近日,北京市发改委批复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已于近期开工建设。
生物医学是“十三五”时期北京科创基础研究和技术前沿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之一。据了解,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约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建设应用试验楼和综合服务楼。主要包括建设24个实验室(21个生物实验室、3个化学实验室)、动物房、植物房及配套服务设施等。项目建成后,生命所将达到50个实验室、人左右的科研规模。
按照扩建规划,生命所还将建设人类遗传疾病、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基因组遗传学、诊断生物学、再生医学等实验室,加强对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成果转化。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医学是“十三五”时期北京科创基础研究和技术前沿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之一。作为本市首个新型研发机构,生命所现有一期建筑总面积3.1万平方米,拥有科研实验室26个,人员多名。
为什么说它是首个新型研发机构?年,生命所开始筹建,并在年入驻第一个实验室。年以来,北京市持续支持生命所中王晓东、邵峰等26个团队开展自主研究,快速实现了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
相关负责人细数出生命所在攻克一些重大疾病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发现细胞程序性坏死分子机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系统揭示了病原细菌入侵和先天免疫系统防御的分子机制,为败血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中缝背核神经元跟奖赏的关系,为开发治疗抑郁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药物提供了新方向;首次发现了乙肝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受体,在此基础上联合研发的抗乙肝及丁肝药物将在明年进入临床……
“随着生命所十几年来不断的发展,它的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他表示,扩建后科研力量翻倍的生命所,对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对在基础科研成果转化及人类重大疾病治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该项目扩建后,不仅可以尽快提升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水平,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而且为我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提供源头动力;同时,还将对改革和完善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吸引海外杰出留学研究人员归国工作等起到示范作用。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二期工程规划设计图展示:
喀斯玛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