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剧快评猎毒人非典型缉毒故事的典型

作为缉毒题材电视剧,《猎毒人》的最大不同在于主人公不是警察,这让情节编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同类剧的一些惯用套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设和叙事令观众产生着充满新鲜感的观赏体验。吕云鹏这个形象是以复仇为第一诉求植入剧中的,其实相对于“猎毒人”,“猎仇人”似乎更确切一些。客观来讲,一个未经过严格训练的非警察如此深度地介入到危险系数极高的缉毒前沿工作中,并不符合相关行业规定和现实逻辑,但将其呈现于艺术作品中的确可以用充满刺激感的传奇性(有时甚至离奇化)吸引眼球。

为了增强男主的角色魅力,作品为吕云鹏投射了强劲的主角光环,使一个天才的化学博士具有了天才的刑侦能力,个别桥段中甚至把职业刑警反衬得黯然失色,不得不说有某种失真倾向。然而从创意和叙事的角度来看,虽然距离完美还有不小距离,却也称得上一种剑走偏锋的个性化尝试。当同类作品的套路化制作已使该题材陷入疲软之时,此种新型的男主人设以及由此结构出的强情节故事,为缉毒类作品的创作和市场突围探索出一条充满可能性的路径。尽管编剧为人物留出的本领与人格的成长空间均不充分,然而无论如何,这都是该剧在艺术表达方面可圈可点的创新勇气和创意智慧。

角色塑造中对于职业底色的描摹,始终是国产剧创作的软肋,也是其与美剧、英剧的显著差距之一。《猎毒人》在此方面可谓有得有失。看得出剧作有意在吕云鹏作为化学博士这一身份上做了些文章,从小细节到大段落中均对“化学”的学科特性有所体现。为此有人评价其为国内版的“绝命毒师”,但差距在于,相对于经典美剧《绝命毒师》中的“老白”,吕云鹏作为化学研究者的浸入骨子里并彰显于举手投足间的职业气质还较弱。此外,与大多数罪案剧相似的是,该剧中反派人物的精彩程度要大过正面人物。从大毒枭到小毒贩,再到吸毒者,剧作可谓富有层次感地刻画出一组反面角色群像,人性立体、神貌各异;反观警察群体的形塑则不甚理想,大多显得单薄干瘪,时常的概念化、偶像化、嬉闹化减弱了缉毒警察的身份特质。当然,这多少也和业内常说的“坏人易出彩”的创作定式有关。

《猎毒人》对于缉毒题材的另一个贡献在于,对毒品本身做了同类作品所少有的剖析和反思,尤其是用艺术手法对毒品的危害进行了触目惊心的展示,为全社会敲响了远离毒品的警钟。这集中体现在赵毅这个人物身上,赵毅的命运收场之所以感动了无数观众,在于其紧接地气的人设、人格质变的可贵乃至最终用生命完成精神救赎的大义大勇。这一角色富有感染力的艰难蜕变,建立在当初吸毒者的身份之上。因而,其复杂且悲剧的人生经历、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以及毒瘾发作后的种种身不由己、痛苦折磨,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作一部禁毒宣传的生动负面教材。除此,在毒品面前被践踏的生命、被异化的人格、被抽空的情感,都在剧中通过形形色色的人物有所体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逻辑推演范式,在荧屏中上演一场场正义悲壮的缉毒故事的同时,剧作者有责任向观众从根源上昭示出打击毒品犯罪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部剧恰恰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上重重发力,因而更加凸显出缉毒工作的崇高使命与价值所在。

在观赏性方面,该剧把“戏”做得很足。情节跌宕,悬念预伏,人物关系交错,多线并行不悖,国内的戏已然紧张,“金三角”的戏更加高能,可以说将刑侦、权谋、谍战、枪战以及街头追车等劲爆元素熔于一炉,且情节的环环相扣使其几乎没有废戏。为了达到张弛有度的节奏效果,剧作为男女主人公铺设了渐行渐浓的爱情线索,加之非常态环境下的亲情牵绊,虽然个别时候抒情表达过于密集,但整体上松紧适宜、板眼明晰。于和伟(吕云鹏)、王劲松(楚天南)、刘小锋(乔立伟)、刘威葳(李玫)等仍然发挥正常,对于人性的把握精准传神,堪称剧作的演技担当;侯梦莎(江伊楠)、徐洪浩(赵毅)、夏侯镔(鬼哥)、赵荀(蝎子)等也较好地演绎出了角色的性格标识,各有出彩之处。由于力邀国际一线幕后团队参与制作,本剧的声画质感与整体品相均属上乘,令观众在追剧过程中不乏赏心悦目之感。

作者简介:

闫伟,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任编辑。

版式设计:郭凌

责任编辑:丁莉丽郭新宇

特别提醒:

微影评火热征集中,针对本周热门影片,

字左右。入选有惊喜哦!

↓↓↓

一周微评

《摩天营救》高楼惊险救援,《北方一片苍茫》上演荒诞下的真实

“i看影视”征稿启事:

长年开设针对最新上映影视剧,或是经典影视剧的影评和剧评。要求原创,首发。

稿件字数:0字左右。

投稿邮箱:kanyingshi

.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白癜风需要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fd/4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