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版系列学习

本期介绍艾滋病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诊断原则:

HIV/AIDS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抗HIV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做出诊断。

成人、青少年及18月龄以上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感染:

(1)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抗体补充试验阳性或核酸定性检测阳性或核酸定量>拷贝/mL);

(2)HIV分离试验阳性。

18月龄及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1)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和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2)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和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6周后进行);(3)有医源性暴露史,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急性期的诊断标准:患者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或急性HIV感染综合征,H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HIV补充试验阳性(补充试验的核酸检测需两次核酸检测阳性结果)。无症状期的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对无明确流行病学史但符合实验室诊断标准的即可诊断。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HIV感染加下述各项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诊为艾滋病或者HIV感染,而CD4+T淋巴细胞数个/μL,也可诊断为艾滋病。(1)不明原因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2)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4)反复发作的口腔真菌感染;(5)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肺孢子菌肺炎(PCP);(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9)深部真菌感染;(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3)弓形虫脑病;(14)马尔尼菲篮状菌病;(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西肉瘤、淋巴瘤。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HIV感染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25%(12月龄)、或20%(12月龄~36月龄)、或15%(37月龄~60月龄)、或CD4+T淋巴细胞计数/μL(5岁~l4岁);HIV感染和伴有至少一种儿童艾滋病指征性疾病。本文刊于:中华内科杂志,,57(12):-作者: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供稿: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室

觉得文章不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fd/105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