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儿童常见疾病预防指南

点击上方蓝字   因此,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还要了解如何防暑降温、预防夏季常见疾病,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夏季有哪些常见疾病

  中暑

  孩子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往往满头大汗、脸蛋通红,很容易被暑热伤害。细心的家长要注意了,如果孩子口干、喊累、有头痛以及头晕的症状出现时,就是轻度中暑的征兆了。

  如果烦躁不安、心慌无力甚至突然昏倒、四肢抽搐,那就是中暑了,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预防小贴士

  合理为孩子增减衣物,活动时尽量换上宽松吸汗的棉质衣物;

  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可以饮用少量淡盐水,补充体内因出汗而流失的电解质;

  户外活动时避开正午前后两小时,可以让孩子戴上遮阳帽;

  万一发生中暑的情况,可以用冷毛巾给孩子物理降温,但注意不要冷敷前胸和腹部。

  胃肠道疾病

  夏季气温高,细菌繁殖快,各种食物、水以及物品都容易被细菌侵犯,痢疾杆菌在30℃时,仅需要8小时就能增量一万多倍!

  再加上孩子的消化系统不成熟,很容易发生腹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等问题。如果腹泻次数多,还容易造成脱水,因此这类疾病也同样不可小觑!

  预防小贴士

  督促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不喝凉水、不吃生食、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注意餐具的消毒,注意保证厨房的清洁干燥;

  如果发生腹泻了,可以让孩子吃易于消化的流质食物,做到少吃多餐,千万不要不吃饭。

  手足口病

  夏季天气闷热潮湿,各类细菌、病毒等生长繁殖加快,是患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出现皮疹或者疱疹,少数患儿会并发肺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预防小贴士

  督促孩子一定要勤洗手,特别是接触外界物品后要立即洗手;

  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儿童的衣物、被子要经常晾晒或消毒;

  万一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红眼病

  红眼病,临床称之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是夏季最易染上的眼科传染病。多由细菌感染或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

  发病急,潜伏期1~3天,早期症状是双眼瘙痒不适,有异物感、烧灼感,接着眼睛红、肿、痛,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

  怕光流泪、不敢睁眼,可伴发热、头痛。若分泌物多为眼屎则可能是细菌感染,若分泌物多为泪液,则大多为病毒感染。

  预防小贴士

  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在疾病流行期要少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游泳池、公共浴室、游乐场等。

  勤洗手,不用手揉眼。

  空调病

  夏季气温高,家长都会选择空调来降温,由于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空气又较为密闭不流通,容易让人产生不适。

  如果孩子出现疲倦、烦躁、头晕、胃肠不适、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很可能是空调导致的不适哦。

  预防小贴士

  一般将空调的温度设定在25-27℃比较适当哦,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6-8℃比较舒适;

  空调房里也要注意给孩子增减衣物;

  多通风换气,保证室内外空气流动;

  空调容易滋生病菌,要定期给空调清洁、消毒,特别是换季需要开空调之前,一定要清洁。

  病媒生物疾病

  夏季蚊虫肆虐,孩子们的皮肤娇嫩,容易被蚊虫叮咬,孩子又难以忍受瘙痒,会去抓挠,容易发炎,处理不及时容易加重,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甚至引发败血症或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传染性疾病。

  预防小贴士

  针对蚊虫叮咬,可以准备花露水或驱蚊水,止痒消肿防止孩子用手抓挠,但要谨慎选择驱蚊产品,尽量不要使用蚊香,会对孩子的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产生危害。

保持家庭周围的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庭院内外的杂草、垃圾,打扫禽畜圈舍等,避免蚊虫孳生。

户外活动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靠近草坪茂盛以及有水的地方。

户外游玩时,避免长时间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停留。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返回家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虫等病媒生物附着,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耳后、腋窝、腰部、腹股沟、大腿内侧及腿窝等部位。

  夏季防病准则

  1J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

  2.注意饮食卫生

  夏季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不宜吃剩菜剩饭。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请做好防晒工作,选择在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4.生活作息时间规律

  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

编辑/谢霖

校对/谷曼曼

审核/宁中结

主办/望江县教育局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aj/10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