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期间怎样减少甲流的传播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redianguanzhu/49959.html
1、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2、医院内感染中,以肺部感染在我国最常见。
3、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病毒性感染者不用、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发热原因不明者应禁止使用抗菌药物。
4、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5、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万古霉素
6、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疗程不合理
7、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8、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9、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联合用药
10、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1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1)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2)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3)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12、抗菌药物分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1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中需要追加的情况见于手术时间长(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大(mL)。
14、新生儿禁用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避免应用。
15、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要求Ⅱ类切口的停药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16、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属抗菌药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17、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18、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分级原则?
(1)一级、非限制使用级: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二级、限制性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控制使用。
(3)三级、特殊使用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