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胎脂:出生时,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生后数小时渐被吸收,但褶皱处胎脂宜用温开水轻轻擦去。胎脂若成黄色,提示有黄疸、宫内窘迫或过期产存在。
2.黄疸:生理性黄疸多在生后2-3天出现,一般持续一周后消失。但若在生后24消失内出现黄疸,或正常的黄疸消失后再次出现,或皮肤黄染程度较重,应及时就医。
3.粟粒疹:为皮肤表面白色的小囊肿,直径1-2毫米,内含多层角化物质,多见于颜面部,各年龄段都可出现,但新生儿更常见,大多可以自行消退,不需处理。
4.新生儿红斑:常在生后1-2天内出现,原因不明。皮疹呈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斑丘疹,散布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婴儿无不适感。皮疹多在1-2天内迅速消退。
5.青记: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青记或胎生青痣,随年龄增长而渐退。
6.马牙:牙龈上可见上皮细胞堆积成为粘膜包囊的黄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可存在较长时期。硬腭中线上可见大小不等(约2-4mm)的黄色小结节(彭氏珠),亦为上皮细胞堆集而成,数周后消退。千万不要用针去挑,也不要用布蘸水去擦。孩子的口腔粘膜很嫩,新生儿唾液分泌又少,容易破损;粘膜下血管密集,细菌容易感染而进入血液,造成新生儿败血症就很危险了。
7.生理性乳腺增大:生后4-7天,常见新生儿有乳腺增大,如蚕豆或核桃大小,或见黑色乳晕区及泌乳,2-3周可消退,此是由于母体内分泌的影响所致,切不可挤压以防感染。
8.假月经:一些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灰白色粘液分泌物从阴道流出,可持续两周,有时为血性,俗称“假月经”,持续1-3天自止,此是由于因分娩后母体雌激素对胎儿的影响中断所致,不必过于担心。
9.生理性体重下降:宝宝在生后2-4天体重有所下降,较刚出生时体重下降约6%-9%。随着奶量增大,进食增加,约在10天恢复出生体重,无需特殊处理。
10.新生儿啼哭:啼哭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一种运动,可以促进肺部的发育,所以新生儿啼哭不是一种病态,是由于出生后对环境不适应。新生儿不分黑夜和白天,往往白天安睡,夜间啼哭,出现夜啼的特殊症状,俗称“夜啼郎”,只要宝宝吃奶正常,体重增加,没有其他病症,就不必治疗,可以在白天适当逗醒小儿,不要抱不离手,夜间睡前喂饱,保持环境安静,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啼哭症状会逐渐好转。当然,若一直啼哭不止或伴有其他异常时,应及时就医。
11.吐奶和溢奶:新生儿溢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为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置,即胃的入口的贲门与胃出口的幽门几乎处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不是像成人的胃呈斜立状。而且,新生儿胃的容量较小,贲门肌肉发育不充分,关闭不严,因此,易引起胃内奶汁倒流。因此母乳喂养时,妈妈应尽量采用坐着喂奶的方式,防止婴儿吸入大量的空气,喂奶后轻轻抱起婴儿,让其头靠在母亲肩上,用手轻轻拍打其背部稍偏左的位置,约2~3分钟,听到打嗝声后,再放到床上。喂奶后宜采取右侧卧位,使胃的贲门朝上,一般奶汁30分钟后进入肠道,就可以平卧了。
动画视频更精彩呢!
产房联系-
产科联系-
产科心手相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