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得了小儿黄疸就不可爱了,快点让它

12

新生儿黄疸

在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黄疸的发生率:足月儿60%,早产儿80%。

有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之分。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可有轻微的食欲不振。期间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及喂养,保证充足的水份和热量就可以了,不需要治疗。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早

消退晚或持续不退

退后再现

持续加重

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生成过多:红细胞寿命短破坏过多。

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量不足。

肝功能不成熟(摄取↓、处理↓、排泄↓)。

肠肝循环特殊、肠蠕动性差、缺乏细菌→胆红素的产生和吸收↑(重吸收多)。

加重新生儿黄疸的因素

1:饥饿葡萄糖不足→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结合↓→早开奶。

2:缺氧胆红素结合是需氧的过程→防止窒息。

3:便秘胎便较其他大便胆红素高5-10倍,故肝肠循环↑。

4:失水血液浓缩,胆红素浓度升高。

5:酸中毒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能力与PH成正比。

PH7.4:两者结合2:1

PH7.0:胆红素与白蛋白完全分离

6:体内出血红细胞破坏↑。

病理性黄疸的分类

感染性: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尿路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

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低血糖、缺氧、遗产性疾病。

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目的:及时发现病理性黄疸,及时就医,防止发生核黄疸和肝硬化等。

并发症: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嗜睡、反应差、尖叫

手足徐动:不自主、无目的、不协调

眼球运动障碍

听觉障碍

智力落后

牙釉质发育不良

早发现、早治疗,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小儿黄疸的处理原则

1: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2:注意保暖并供给足够的热量

3:退黄治疗:光照疗法、药物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一种有效、简单而又安全的治疗方法。

换血疗法:是治疗高胆最迅速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胆红素浓度,防止发生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的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肠道微生态药物、鲁米那酶诱导剂等。

其他治疗:对症治疗。

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患儿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和神经系统的表现。

2: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

3: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出院指导

出院后的生活环境出院后的用药

出院后的复查出院后的家庭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主编:范银芬编辑:郭美艳

设计制作:刘政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jb/7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