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01—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的二类动物疫病。
1、诊断及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猪均易感,也可感染人。
链球菌常存在于正常动物和人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感染发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内脏器官及关节内均有病原体存在。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对病死猪的处置不当和运输工具的污染是造成本病传播的重要因素。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可呈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多呈散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2、临床症状
可表现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等类型。
败血型: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最急性型发病急、病程短,常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体温高达41-43℃,呼吸迫促,多在24小时内死于败血症。急性型多突然发生,体温升高40-43℃,呼吸迫促,鼻镜干燥,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结膜潮红,流泪。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并有出血点。多在1-3天死亡。 慢性型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瘫痪,最后因衰弱、麻痹致死。
脑膜炎型:以脑膜炎为主,多见于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磨牙、口吐白沫,转圈运动,抽搐、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最后麻痹而死。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死率极高。
淋巴结脓肿型;以颌下、咽部、颈部等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为特征。
3、疫情处置
发现疑似猪链球菌病疫情时,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检查等,并采样送检。确认为疑似猪链球菌病疫情时,应立即采取隔离、限制移动等防控措施。
本病呈零星散发时,应对病猪作无血扑杀处理,对同群猪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或用药物预防,并隔离观察14天。必要时对同群猪进行扑杀处理。对被扑杀的猪、病死猪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周围所有易感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本病呈暴发流行时(一个乡镇30天内发现50头以上病猪、或者2个以上乡镇发生),应对疫点内病猪作无血扑杀处理,对同群猪立即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或用药物预防,并隔离观察14天。必要时对同群猪进行扑杀处理。对病死猪及排泄物、可能被污染饲料、污水等按附件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畜舍进行严格彻底消毒。交通要道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派专人监管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对进出人员、车辆须进行消毒。停止疫区内生猪的交易、屠宰、运输、移动。对畜舍、道路等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对疫点内的同群健康猪和疫区内的猪,可使用高敏抗菌药物进行紧急预防性给药。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猪按使用说明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对于猪的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猪尸体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
4、人员防护
参与处理疫情的有关人员,应穿防护服、胶鞋、带口罩和手套,做好自身防护。
02—注射注射是借助注射器等一类兽医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动物体内,以达到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技术。
一、静脉注射法
静脉注射法分为静脉内推注和静脉内滴注两种。
1.目的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注射方法;用于静脉营养治疗;输液和输血。
2.部位耳静脉、颈静脉、隐静脉、桡外侧静脉等。
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在进针部位的近心端压迫使静脉充盈;针头和皮肤呈20°角,由远心端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前行刺入静脉,确认注入静脉内;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并随时观察体征及病情变化。
二、肌内注射法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目的注射刺激性较强或难以吸收的药物;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注射药物种类较多,不能全部进行静脉注射者。
2.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实,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颈部和臀部肌肉为最常用。
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针头垂直、快速刺进肌肉内适当的深度;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长期肌内注射时,应更换注射部位;氯化钙等过强刺激性的药物不适宜进行肌内注射。
三、皮下注射法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1.目的不宜经口服给药时;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对肌肉有较强刺激的药物;预防接种。
2.部位躯体皮肤松软处。
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经常注射时应更换部位。
洪涝灾害后动物疫病防治技术之日本血吸虫病、常用穿刺技术
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之消毒、症候学(疼痛、意识障碍、瘫痪)
洪涝灾害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之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症候学(流涎、腹泻、便秘)
非洲猪瘟消毒规范、症候学(咳嗽、红尿、呕吐)
非洲猪瘟诊断规范、症候学(黄疸、呼吸苦难、发绀)
看完请您分享到朋友圈,把好文章推荐给朋友,希望您在文末点个“在看”,让更多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