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良方治猪病,猪病的诊疗方法以及猪病诊

接着昨天的篇幅文章继续给大家分享!!!

三、问诊

问诊就是向猪主人或饲养员了解猪何时患病、发病经过、主要症状和是否治疗、用过何药,在发病前后的免疫接种、饲养管理如饲料质量、饮水卫生、公猪配种和母猪妊娠、产仔、产后、仔猪等情况,还需了解附近猪病流行、死亡情况等。

通过问诊,初步判断疾病属于传染病、中毒病、代谢病或一般普通病。如饲喂了某种有毒饲料(烂菜叶、腐败肉汤、农药污染青饲料等),发病突然、呕吐、发抖等,中毒的可能性就较大。同群猪有多头发病,体温升高,附近也有猪病流行,甚至死亡,则某种传染病的可能性大。即使打过某种疫苗,但也可能因免疫程序不当或注射的疫苗质量欠佳、注射方法不当或已过了有效免疫期,仍有可能感染发病。如果较多母猪常发生流产或产死胎、木乃伊胎,则应怀疑猪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猪日本乙型脑炎或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等。

问诊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现病史、既往病史、平时的饲养管理等。

(一)现病史

即关于现在发病的情况与经过。其中应重点了解以下内容。

1.疾病的表现

主诉人所见到的有关疾病表象,如腹痛不安、咳嗽、喘气、便秘、腹泻或血尿,乳房及乳汁变化等。这些内容常提供疾病诊断的线索。必要时可提出某些类似的征候、现象,以求主诉人解答。

2.疾病的经过

目前的状况是何时出现的、持续了几天,并与开始发病时疾病程度的比较,是减轻还是加重;症状有无变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病状或原有的什么现象消失;是否经过治疗,用了什么方法与药物,效果如何等。根据这些,不仅可推断病势的进展情况,而且根据病后变化及治疗效果验证,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

3.主诉人的推断

主诉人所估计到的致病原因,如饲喂不当、受凉、受热、受惊、被踢、被咬等,也常是推断病因的重要依据。

4.猪群的发病情况

其他邻舍及附近猪场,最近是否有疾病流行等情况,可作为是否是传染病的判断条件。

(二)既往病史

即猪群以往发病的情况。主要包括病猪和猪群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疾病,其经过与结局如何,过去的检疫结果如何或是否被定为疫区(如猪瘟、猪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布氏杆菌病等),本地区或邻近猪场的常见疫情及地区性的常发病,预防接种的内容及实施的时间、方法、效果等。这些资料,对现病的诊断以及对传染病和地方性疾病的分析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饲养管理

通过对病猪与猪群的平时饲养管理及生产性能的了解,不仅可从中查找饲养管理的失宜与发病的关系,而且在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上也十分必要,因此,应详细询问以下相关内容:

1.饲料日粮的种类、质量,饲喂时间、量、次数与方法等

饲料品质不良与日粮配比不当,经常是营养不良、消化紊乱、代谢失调的根本原因;而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制度,又常能引起猪的便秘或下痢;饲料发霉,放置不当而混入毒物,加工或调制方法失误而形成有毒物质等,可成为饲料中毒的条件。

2.猪舍的卫生和其他条件

主要包括光照、通风、保暖与降温、排废除污的处理及其设施等。

当然,问诊的内容十分广泛,要根据病猪的具体情况而适当地加以选择和增减。问诊的顺序,也应依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可先问诊后检查,也可边检查边问诊。问诊的态度要诚恳和亲切,这样才能得到主诉人的密切合作,获得充分而可靠的资料。对问诊材料的估价,应抱客观的态度(既不应绝对地肯定,又不能简单地否定),应将问诊的材料和临床检查的结果加以联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找出诊断线索。

四、触诊

触诊就是用手或借助仪器接触猪体,检查猪的体温,猪体有无异常感觉或疼痛,猪体有无肿胀、肿胀的性状以及猪的脉象等。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猪体温、摸捏肿胀、查脉象、查对刺激的敏感性等。

(一)查体温

体温的变化往往帮助我们认识疫病的种类及性质,所以检查体温在诊断上很有意义。查体温通常有用手背直接感知猪皮肤、两耳、鼻盘、四肢的冷热等和借用温度计测定猪的体温两种。在多数情况下,直肠温度的高低与手摸体表的温度基本一致,临床上常将两种方法结合应用。

1.用手查体温

以手感知患病猪有关部位的冷热或温度高低,以判断病症之寒热。在临床上通常有4种方法:

①查体表皮温:猪皮温低属阳气不足;皮温高或灼热属阳邪热盛。

②查耳温:耳尖时热时冷为风寒在表;耳偏凉为寒证;耳热为热证;全耳俱凉为寒证,属病危之兆。③查鼻温:鼻头及呼吸出气热,多属热证;鼻冷气凉多属阳气衰微的虚寒证。

④查四肢皮温:四肢偏凉属寒;四肢偏热属热证;四肢冰冷为阳气将竭,或热极阳盛格阴,病至垂危。

2.体温计测体温

用兽用体温计检查猪直肠温度时,需先将猪保定好,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涂抹少许石蜡油,然后缓缓插入病猪肛门,并用夹子固定于尾部的被毛上,待3~5分钟后取出,擦净体温计,读取数据后,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重病者应在上下午各测一次,并做好记录,以观察分析体温升降与病性变化的关系,作为诊断的依据。

健康猪正常体温38.5~39.5℃,仔猪38.5~40℃。体温出现异常,是疾病的表现。临床中,根据体温变化划分的热型主要有:

①稽留热:体温日差在1℃以内,且高热持续时间在3天以上。常见于猪瘟、猪丹毒、弓形虫病以及大叶性肺炎等病程中。

②弛张热:体温日差超过1℃以上而不降到常温的。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小叶性肺炎等病程中。

③间歇热:有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如猪的锥虫病有间歇热。

④不定型发热:体温无规律的变动称为不定型热。见于慢性猪瘟、猪肺疫、副伤寒等病。

猪的体温增高,超出正常范围,多见于热症或实症,如一些传染性疾病(猪丹毒、李氏杆菌病、猪水疱病、猪流感、猪副伤寒、乙型脑炎、猪肺疫等)、猪中暑或猪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组织的一些炎症。例如猪流感体温在42℃;猪副伤寒、乙型脑炎、猪肺疫体温在41℃。

体温低,多见于贫血、营养不良、某些中毒或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例如仔猪的低血糖,体温维持在37℃左右;猪亚硝酸中毒时,体温在35~37℃。体温突然降低,多预后不良,常见于某些中毒病(尿素中毒、蓖麻中毒、亚硝酸中毒)、大失血、严重下痢、内脏破裂(肝、脾、胃肠、膀胱等)。

(二)摸捏肿胀

对体表肿胀,首先应根据肿胀所在部位,通过手指轻压或揉捏局部肿物,根据感觉及压后的现象去判断肿物的性状,从而推断出某些疾病。如断奶仔猪在眼睑、头、颈部,甚至全身肿,手指加压后留有明显的指压痕,像生面团样硬度(皮下浮肿的特征),多为仔猪水肿病;如猪四肢关节部肿胀,用手摸捏有热和痛感,则多为关节炎;如肿物位于腹侧或腹下、脐部或阴囊,且其内容物不定,或为固体、液体,或为气体,经按压可还纳,有疝的可能性;如果公猪阉割后阴囊肿胀或母猪阉割后腹壁创口处肿胀,多为感染性肿胀,或者肠管没有完全塞入腹膜下面;用手指捏压肿物,若有明显的波动感,其内多数蓄积有液体,为脓肿、血肿等;若肿胀柔软、有弹性或触压其边缘处呈捻发感、有气体向周围组织窜动,则为皮下气肿的特征。另外,通过触摸怀孕母猪的后腹部,可感知母猪胎儿的状态;触摸猪腹部可感知猪只粪便秘结等情况。

(三)查脉象

脉是气血的通道,脉象能反映脏腑气血盛衰和功能情况,通过触按脉管,从其深浅、速度、强弱、节律、形象等变化中,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盛衰和邪正消长等情况。查脉搏的部位,小猪一般在后腿内侧的股动脉部(诊者应蹲在猪体的侧后方,一般用一手握右后肢,一手伸股内侧,以手触摸股动脉);大猪在尾根底下部即尾底动脉部(针灸穴位的“尾本”穴处)。感触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强度,除了用手感知外,也可用听诊器听心脏部(一般贴左胸壁部),心跳的次数即为脉搏的次数。

一定要在猪安定、呼吸平稳的状态下查脉。触辨脉象时,须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先轻摸,再稍重摸,又再略加指力而重模,集中注意力于手指感应上而辨别。正常时,脉跳的快慢和力量均匀,频率为60~80次/分,通称平脉。如脉跳的频率、高度、脉管的充实度、紧张度以及脉跳的节律性出现异常者,即统称为病脉。

脉搏数增多,主要见于急性热性病,如中暑、感冒、肠炎等。此外,脉数增加,可能为心脏病、呼吸器官疾病,引起二氧化碳与氧气交换性发生障碍,如心肌炎、各类贫血等;脉搏数减少,多见于慢性病。

(四)对刺激的敏感性检查

检查敏感性时,要注意动物的反应及头部、肢体的动作,如动物表现回视、躲闪甚至反抗,常为敏感、疼痛的表现。但检查时应先将猪的眼睛加以遮盖,以免发生不真实的反应。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hw/6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