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黄疸的外在表现就是皮肤发黄,严重的眼珠发黄(巩膜)。宝宝生后或多或少会有黄疸表现,有些是生理性的,观察即可,有些则是病理性的,需要治疗。
1.生理性黄疸
(1)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
(2)宝宝情况良好,不影响吃奶及睡眠。
(3)胆红素值测定一般不超过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
2.病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在24小时内出现黄疸,可能是病理性的,一定要马上就医。以下是临床常见的几种病理性黄疸:
●发生于出生后24小时之内,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并在短期内迅速加深,常为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黄疸进行性加重,同时伴有发热、拒乳、精神差等,有可能是各种感染引起的败血症。
●随着黄疸逐渐加重,大便变成白色呈陶土样,要考虑由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阻塞性黄疸。
●黄疸持续时间过久,或黄疸消退后而又复现,有可能是新生儿肝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代谢性疾病引起。
●血中检测胆红素水平过高,黄染过深,嗜睡、吸吮无力、尖叫或抽搐等,可能已发生胆红素脑病。
3、治疗对策
生理性黄疸:暂观察,必要时晒太阳或暂停母乳,协助退黄;
病理性黄疸:
(1)一般来说,对于重度黄疸(胆红素测定在15毫克—20毫克)的宝宝,可通过蓝光照射来治疗。
(2)对于日龄小的宝宝可能需要应用静脉药物如白蛋白结合胆红素,防止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3)对于有原发疾病的,如感染、溶血等,则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4、如何护理
(1)注意每天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进展情况及全身症状,有无发热、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跳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就医。
(2)注意婴儿脐部清洁,防止感染,加重黄疸。
(3)按需喂养,母乳不足时及时增加配方奶,补充足够的热量和液量,让宝贝多从尿液及粪便中排泄胆红素。
5、如何预防
(1)出生早期,要尽早给新生儿喂养,让胎便尽早排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黄素,不排干净就会经过新生儿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2)保证新生儿体液充足。正常新生儿一天一般7次以上小便,如果次数不足,不利于胆黄素的排泄。
(3)多晒太阳。阳光能起到光照治疗的作用。直接晒太阳最好,不过要保证宝宝不被晒伤。
(4)低体重儿、窒息儿、母婴血型不合等高危新生儿,应及早在产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必要时预防性光疗。
6、当宝宝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黄疸时间早:出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染。
●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
●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
健康小贴士: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回事?需要断奶吗?
有的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超标或消退延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
绝大多数母乳性黄疸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黄疸就会渐渐消退,不影响健康。
是否断奶要根据实际情况,听医生的建议。排除其他病理情况,医生一般需检查一下胆红素的含量,若已经高到一定程度,需要暂停母乳,否则不要轻易就把母乳停掉。
暂停母乳时,妈咪应该使用吸奶器按时将母乳吸出,冻在冰箱里,以后在宝贝需要时用。吸奶的频率应该保证每2~3个小时一次,这样也可以有效地保证母乳的分泌量,不至于造成乳腺炎或是母乳量的减退。
下期微课预告主题:担心宝宝秋冬生病?知道这些就再也不用怕了!
时间:10月19日(周三)19:30
时长:共50分钟。专家分享30分钟+课程答疑20分钟。
主讲:陈英|医院儿科门急诊主任、知名育儿专家
课程内容:
1、秋冬季,孩子容易得哪些疾病?
2、都说春捂秋冻,怎么冻?给孩子穿多少衣服合适?
3、天气凉了,要不要带孩子进行室外活动?
4、孩子生病好得慢,医院多次就诊?
5、为了让孩子少生病,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免费报名点这里↓↓↓↓↓
报名听课|想要宝宝秋冬不生病?听听陈英医生怎么说!
熊猫儿科医院、首都儿医院、医院、医院的大牌儿科专家进行儿科知识讲座。真人直连,专业靠谱!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