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宝,女,46岁,工人。病史:患者于年3月25日突然高热39.8。C,当时拟诊“感冒”。第二天起大便出血色紫,每日4~5次,共3日。继之口腔粘膜、牙龈、鼻窍出血,赴上海求治,经骨穿,诊为“急性早幼粒”,动员回当地治疗。由于出血增重,遂入医院。病人人院时体温37.4。C,两上肢、小腹部、臀部均见散在性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鼻窍、口腔粘膜、牙龈可见血迹瘀点,咽充血明显,胸骨处略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示:血红细胞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6.5克%,白细胞/立方毫米,血板/立方毫米,网织细胞0.2%,出血时间2分30秒,凝血时间4分30秒,凝血酶元时间相等子正常人69%。骨髓象报告:早幼粒细胞80.5%。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病人-年4月6日就诊医院忻德字副主任进行中医治疗,患者精神疲惫,面色苍白,牙龈、鼻窍出血,腹部有皮下出血瘀斑,伴有低热,口千渴,大便色黑有光泽,舌尖红绛,苔中黄灰黑,质干,脉滑数。证属热入营血,络破血溢,兼阴虚气热。治以清营泄热,安络止血,佐以养阴生津之法。方药:犀角6克(先煎),赤芍10克,茜草炭10克,丹皮8克,玄参12克,石斛12克(另煎),生地30克,水煎服。服药3剂,鼻血停,仍有牙血,大便结,能进少量半流汁,舌尖红中灰,脉数。犀角增至8克,加仙鹤草30克,猪殃殃30克,全瓜蒌20克。病人服药3剂后,病情逐渐稳定,鼻衄紫瘢渐消,服药22剂后;出血完全停止,饮食好转,以中药加化疗合治。9月26日检查,骨髓象呈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缓解期。以后每隔l~3个月加强化疗1次,门诊中西医随治,至年7月报告本例时,患者已存活4年3个月,病人获得临床治愈。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高热,进行性贫血、消瘦,显著出血倾向及全身酸痛等。现代医学对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联合化疗。本病死亡率高,预后较差,经化疗后急淋缓解率可达80~90%以上,但仅少数能生存至5年以上,急非淋患者虽约60~80%可获完全缓解,但平均生存时间仅I~2年,慢粒和慢淋平均生存时间为3~4年。.现代医学对白血病的研究和治疗近年来有很大进展,与其他肿瘤的治疗相比,简直可以说是获得了“大丰收”。其中一个原因是化疗药从静脉进入血液,可以与散在的白血恶性细胞直接接触,从而有效地杀伤大量癌细胞,使病人获得缓解。现在对于2岁内的儿童急性淋巴白血病可完全用化疗治愈。异体或自体的骨髓移植配合大剂量化疗,也给一些白血病病人带来治愈的可能。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是西医学的另一突破,其机理并不是细胞毒作用,而是将早幼粒白血病细胞转变成正常的粒性白细胞,然后再通过化疗和骨髓移植使病人得到根治。本病例发生在十几年前,当时还没有维甲酸,也没有骨髓移植,仅有化疗,而单纯化疗对急粒效果很差。但忻老应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之。犀角地黄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药物组成为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治伤寒及温病,热入营血、心包而致的高热,神志不清,吐血,衄血,便血,发斑发疹,舌质红绛,脉细数,近代用于治疗急性自血病、急性黄色肝萎缩、肝昏迷、尿毒症和各种败血症等。犀角地黄汤中,犀角价格昂贵,目前常用水牛角代替,但用量需10倍于犀角。忻老治疗本病,重用生地,并加玄参、石斛养阴,以救枯耗之津;加茜草炭、仙鹤草凉血止血;瓜蒌清热润肠以通便;用猪殃殃清热解毒抗癌。全方以治营血为主,兼清气分之热,药jiT相符,故取得较好疗效。例2:关天才,男,18岁,农民。病史:患者因高热持续不降,鼻衄,面色苍白,皮下紫斑,湖北医院血象示:周围血象白细胞异常增高,并见粒细胞及幼稚细胞。诊断: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病人住院医治3月,因费用不济而中止治疗,年7月28日就诊湖北医院邓以林老中医。病人壮热不已,体温40.8。C,汗出热不撤,口渴喜冷饮,鼻齿衄血,咽喉肿痛,面色苍白,皮肤紫斑成片,颌下、腋下及髂窝淋巴结肿大,溲赤便结,舌绛苔黄,脉洪大鼓指,重按似无。证属毒热炽盛,热追营血,温毒发斑。治以解毒抗癌之法。方药:大活蟾蜍1个,将其放入沸水中煎煮约半小时,去蟾蜍,取汁~毫升,分3~4次服,每日1个。按上法服蟾蜍煮汁至第16天,身热退;服至1月,诸恙悉蠲。次年参加农业劳动,积劳不倦。至年12月已存活10年5个月,身体健壮,病人获得痊愈。白血病的特点为体内大量未成熟和形态异常的白细胞广泛增生。我国急性白血病比慢性白血病多见。在急性自血病成人患者中,急粒最多见。此病在中医属“虚劳,“热劳”、“急劳”。本例病人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属祖国医学温毒发斑。病人因毒热炽盛,热追营血,动血耗血,故见壮热不已,鼻齿衄血,皮下紫斑。同时由于失血耗血,加上热势内燔,煎熬精血,病人也出现了因病致虚的症侯。但邓医生治疗本例病人,并没有传统中医的分辨证论治,而是采用民间偏方单味活蟾蜍煮水取汁内服,以毒攻毒,使邪祛正安而奏效。《本草纲目》指出,蟾蜍辛、凉,微毒,治温病发斑。这可能是邓医生用蟾蜍治疗白血病的依据。蟾蜍可用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蟾皮腺体内饱含蟾酥,有以毒攻毒的功效,故可抗癌,疗温毒发斑。其肉质为血肉之品,补脏腑之虚,助中焦之气,取汁以生血而收功。民间食药肿瘤专家金有景,认为食蟾蜍可引起中毒,一般均于煮食后30~60分钟发生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头痛,甚或神志昏迷、面色苍白、蹬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齐等,心电图表现酷似洋地黄中毒。金氏对付蟾蜍中毒有3个办法:(1)在服用蟾蜍或蟾皮时,加用竹茹适量,也可在出现毒性反应时服用竹茹、芦根(1:2)煎剂,或服绿豆汤。(2)食物与蟾蜍共煮,可减轻毒性。比如甲鱼、瘦肉或黄豆。(3)少量频饮。例3:马长生,男,17岁,解放军战士。病史:患者3月前自觉头昏乏力,皮肤出现少许出血点,医院治疗无效。后出血点日趋增多,更见鼻衄便血等。年2月兰医院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暖显活跃,白细胞显著增生,主要为单核细脆。诊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病情进展甚速,出血加重,全身情况逐日恶化,共住院50余天,输血10余次约0毫升,使用各种抗白血病疗法,不能控制病情恶化根据家属要求转回原籍,遂就诊甘肃医药研究所裴正学主任。治疗:年3月15日病人初诊,体温38.5。C,脉搏次/分,血压90/50毫米汞柱,营养欠佳,神志清晰,颜面苍白,呈急性贫血面容。全身皮肤粘膜可见散在性大小不等之出血点,压之不退色。臂部及小腿外侧可见4x6厘米及7x4厘米大小之两处出血斑。胸骨压痛明显,两肺呼吸音粗糙,心尖部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胀,腹中部有压痛。实验室检查:血色素1.92克%,血小板/立方毫米,红细胞9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立方毫米,分类为中性18%,淋巴72%,单核10%,网织红细胞0.i26,出血时间5分20秒,凝血时间24秒。证见壮热烦渴,骨蒸汗出,遍身血斑,吐,衄,便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证属气阴两亏,血热妄行。治以益气养阴,清热降火,固表止汗,凉血止血。方药:生石膏30克(先煎),北沙参30克,潞党参30克,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浮小麦30克,知母12克,粳米9克,甘草9克,犀角9克,丹皮9克,人参须9克,棕炭15克,玄参15克,山药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每日l剂。上药服8剂,同时给抗菌素、激素、维生素后,患者大热已去,口渴好转,出血减轻,惟夜热早凉,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仍细数。上方去生石膏,加青蒿、鳖甲以清除虚热。病人服药10余剂后,体温降至正常,鼻衄停,全身血斑退,惟有少气乏力,心悸气短,夜寐不安,骨蒸自汗等气阴亏损之证。上方去青蒿、鳖甲、犀角、棕炭、知母、丹皮,加酸枣仁、大枣、甘草。病人又服40余剂,病情明显好转,诸症减轻,改用煎汁收膏。党参、太子参、北沙参、玄参、麦冬、白芍、枸杞子、首乌、山药、山萸肉、玉竹、百合、当归、白术、炙甘草、牡蛎、酸枣仁、柏子仁、红枣各90克,生熟地、五味子各15克,白莲子克,白薇45克,炒丹皮45克,炙黄芪克,上药共煎4次浓汁为膏,加入阿胶、龟板胶各15克,红糖克,溶为膏,开水冲服(空腹),每日2次,每次15克。病人共服3料,历时5月余,体力增强,颜面红润,饮食可,精神佳,发热、骨蒸、口渴、多汗诸症均控制。西医仅用维生素、强的松及输血,血色素维持在5克%以上。年11月10日骨髓象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缓解期,除单核细胞各阶段尚少量不全化,其他各细胞系统均恢复正常。以后病人除有时对症治疗外,续服上述汤药方,大补气阴,重镇安神,佐以固表止汗。至年7月,自觉身体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年3月24日血象:红细胞万/立方毫米,血色素8.2克%,血小板2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33%,单核2%。年3月26日兰州医学院血液科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基本正常,红细胞系统基本正常。病人获痊愈,年7月随访,已健康存活16年余。按:本例病人患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这是目前颇棘手的一种白血病,化疗效果差,预后不好。该患者没有接受化疗,而是采用中医为主,西医辅助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仅用输血、激素和维生素,中医治疗也未模仿西医化疗,重用以毒抗毒之品,基本上是采用辨证施治。由于病人主证很突出,表现为少气乏力、头晕目眩、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气阴两亏之证,故用人参须、潞党参、太子参、黄芪补气;北沙参、生地、山萸肉、麦冬、玄参、五味子、玉竹、百合养阴;构杞、首乌、阿胶、龟板胶补肾养血;酸枣仁、牡蛎、龙骨、浮小麦安神养心,敛阴止汗。有壮热时,用生石膏、知母;有低热时,用青蒿、鳖甲。这样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既抓主证,又有灵活的变化,所以能获得奇效。由于白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然后才释放到血液中。白血病是骨髓中的白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生长,我们确诊白血病都要作骨髓检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白血病是一种骨髓病。在中医中,骨、骨髓、脑均为肾所主,故治疗白血病、骨瘤、脑瘤及肾肿瘤,都应注意补肾,而这几种肿瘤的发病原因,也与长期肾亏或先天肾不足有关。本例的成功之处,就是裴老始终抓住补肾培本这个环节,结果恶性的白细胞并不是被药物毒死,而是由于病人服用中药后,肾气逐渐得到恢复和充实,骨髓得以滋养,骨髓的异常病变最后得以纠正。应当说中医药的这种治疗,才是对白血病的根本治疗,而西医的化疗只不过是治标之法。尽管目前骨髓移植加上大剂量化疗,可以治愈某些白血病,但病人要承受很大痛苦,要冒生命危险,治愈后的生存质量也要降低。本例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治疗白血病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其机理也许尚不能为现代医学所理解,然而这正是中医的奥妙和魅力所在。例4:祈××,男,42岁,农工。病史:年1月中旬,患者连日失眠,头昏,四肢无力。年1月武医院血象示:白细胞总数6万/立方毫米。骨髓象示:细胞增生明显,有大量各期幼稚粒细胞。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病人住院给予马利兰治疗,自细胞降至2万/立方毫米,但因反应严重而停药,遂出院就诊湖北省中医学院洪子云教授。病人面色略晦黯,四肢明显乏力,头昏腰酸,脾脏略大,无出血现象,弱干,舌红,脉细数。证属肝肾阴虚,兼有血热。治以滋补肝肾,活血凉血之法。一一方药:翩首乌24克,潼蒺藜10克,郁金10克,丹皮10克,玫瑰花10克,续断10克,赤芍10克,掏杞10克,生地15克,丹参15克,忍冬藤15克,鸡血藤l5克,板蓝根15克,水煎服,每日l剂。每日以猪排骨煨汤佐食,继服20剂。服药后病情进一步好转面色红润,精神振作,睡眠,食欲皆佳,脾脏不大。复查血象示:白细胞/立方毫米,血色素l2.5克%,红细胞万/立方毫米,血小板13万/立方毫米,血象表明白血病已完全缓解。患者要求长期服药,防其复发,调方如下:制首乌15克,山药15克,黄芪15克,藤梨根15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郁金10克,柏子仁10克,炒枣仁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白蔻仁10克,鸡血藤10克,构杞10克,水煎服,每日l剂。先服汤药20剂,再按其比例配蜜丸常服。病人服药后,临床症状消失,外周血象正常,病人获得痊愈,治后数年未再复发。本例病人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先用马利兰治疗,虽然见效,但由于反应严重而停药,改用中医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化疗缓解率较高,但缓解时间短,容易急变和复发。因此马利兰也仅为治标之药,而洪教授在这里所用中药治疗,则达到了治本的目的。方用制首乌、潼蒺藜,续断、枸杞、生地为补肾养髓之品,以猪排骨为药引,更增加了补髓的作用。女贞子、旱莲草、丹皮凉血止血;赤芍、丹参、鸡血藤养血活血;这是循中医理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黄芪、山药健脾益气;柏子仁、炒枣仁养心安神。所用药物中仅藤梨根一药,现代研究谓其有抗肿瘤作用,然据洪老经验,此药又实为草药中补药之王,既可清热,亦善滋阴,本例在治疗过程中未见动血现象,若出现动血,应按温病热入血分的治法,即叶天士所谓“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当以大剂量水牛角加用青黛凉血止血,其效亦著。例5:冯×x.男,50岁.病史;病人因发热,自汗,双下肢漫肿入院。周围血象:白细胞5万以上/立方毫米,经西医检查诊为亚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1月,发热未退,白细胞上升至10万以上/立方毫米。遂就诊上海医院吴翰香医生,以中药治疗。治疗:病人兢诊时双下肢有3处漫肿,皮肤呈浅红色,遂服用消毒化血丸,药物组成为:乳香60克,没药60克,雄精30克。乳香、浸药去油,三药共研细末,合适量米饭,捣和为丸如莱菔子大,晒干,收贮备用,每日3次,每次3克。同时以仙方活命饮作煎剂配服。病人服药2周后.发热退,下肢肿消,周围血象白细胞下降为2.5万.7立方毫米,早幼粒细胞消失。守原方减少用量?日服3克,仙方活命饮加养阴内托药,继服1月,目围血象白细胞降为正常。病人获得临床治愈。本例病人诊断为互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1个月后,病情反而恶化,白细胞由5万/立方毫米上升至10万/立方毫米,遂接受中医治疗。吴医生从中国古代治疗肿瘤的成药醒消丸受到启发,以雄精(雄黄之上品)化血为水,乳香、没药消肿定痛,且能化瘀止血。将三药配制成消毒化血丸,主要针对瘀血、积块等实邪化瘀消肿,适用于白血病具有肋下瘕积,瘰疬痰核、流注漫肿、疼痛不止,舌有瘀点等症。周医生曾用消毒化血丸治疗这类患者34例,证实具有迅速减少周围血液中白血细胞,能使肝、牌、淋巴结肿大缝小的作用。雄精有毒,连续服药30~50天,+可见瘙痒、皮疹,低热、日渴、头痛等副作用,立即停药。一般连续用药不超过3周为宜,孕妇以及有心、肝、肾器质性损害者忌用。病人在服用消毒化血丸时,以仙方活命饮煎剂作引。仙方活命饮载于《校注妇人良方》,药物组成为炙穿山甲、白芷、天花粉、炒皂角刺、当归尾、甘草、赤芍、乳香、没药、防风、贝母各l钱,陈皮、金银花各3钱。水煎,或水、酒各半煎服。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治疮疡肿毒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者。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防风、自芷祛风除湿,排脓消肿;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止痛;贝母、天花粉清化痰热以散结;陈皮理气行滞以消胀;穿山甲、皂甲刺溃脓消肿;甘草清热解毒。脓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脓已成者,服之可使外溃。例6:赵××,女,44岁,铁路局干部。病史:病人乏力、心慌半月,平素多病,有肺结核、肝炎史。近半月心跳加快,心慌不寐,食少乏力,有时自汗,牙缝出血,面目浮肿。医院行骨髓穿刺,查见中晚幼粒细胞,淋巴系统增生活跃。病人子年2月8日就诊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史兰陵老中医。治疗:患者面色潮红、浮肿,舌红无苔,舌体胀大。尿黄,大便时觉里急后重,平时易感冒,反复发烧,脉象浮虚软无力。化验血象:白细胞30万/立方毫米,淋巴细胞0.70%。肝大剑突下3厘米,脾左肋下7厘米。诊断:慢性淋巴型自血病。证属营卫气血皆虚,心肾不交。治以养心扶脾,补气益血。方药:黄芪30克,当归15克,黄芩9克,紫草根15克,元参15克,生地15克,煅牡蛎12克,煅龙骨12克,龙眼肉9克,金银花15克,山药15克,薏苡仁12克,木香3克,鸡内金l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花粉12克,五味子6克,山萸肉9克,杭芍12克,炙鳖甲15克,炙龟板12克,水煎服。病人服药半月,体质改善,饮食增进,精神、体力均见改善。查血自细胞11万/立方毫米,幼稚淋巴细胞O.Oi~C.05。之后间断服药6个月,体质恢复良好,肝缩小,脾摸不到,继续服药。年2月13日检查:白细胞/立方毫米,红细胞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9克/立方毫米,精神饮食佳,惟易疲倦,原方加大黄芪、当归剂量。病人至年报告病侧时体健,已存活11年。本例最后被诊为慢性淋巴细胞性自血病。史大夫治疗该病人未受西医的影嘀,完全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我们在总结这几例中医治疗白血病成功经验中发现,中医获效的原因并不在于攻癌,而在于扶正补肾。白血病的本质既然是骨髓中的白细胞生长异常,那么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骨髓病。而骨髓在中医中属肾的范畴,《内经》说:“肾生骨髓v。肾亏则肾不藏精,骨髓空虚,精血妄行,而发白血病。故史老在方中用生地、山萸肉、元参、麦冬、炙鳖甲、炙龟板滋阴补肾;天冬、天花粉润肺,补肾之母;龙眼肉、五味子、煅牡蛎、煅龙骨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山药、薏苡仁、鸡内金、木香健脾开胃;黄芪、当归、杭芍益气养血;金银花、黄芩、紫草清热凉血。由于本例证属气血双亏,阴阳俱虚,尤脾肾损伤更甚,以致造血系统异常。病人肝脾肿大,是因为血失生化,运行无力,寒凝气滞,痰瘀交结而成瘕积。而中医的经验是,病积者,当先补虚,使气血壮则积自消。史老重用黄芪、当归补益气血,同时鳖甲、龟板、牡蛎、龙骨也有软坚散结之功,病人服药仅半个月,肝脾就有了明显缩小。全方以补肾健脾为主,软坚散结、清热凉血为辅,病人长期坚持服药,不用化疗,使血象恢复,终获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