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养殖户称出血病,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疾病。
流行原因:
1、加大放养密度,追求产量,预防工作未能加强。
2、饲养管理工作做得不细,鱼池池水底质恶化、老化、溶氧量低、有害物质多,鱼整天生活在不良的水环境中,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
3、长期以来近亲繁殖,体质下降。
4、鱼体内脂肪积累过多,肝脏受到损伤,鱼的抵抗力下降。
5、病死鱼到处乱扔,发病后池水外排,感染其它水体。
症状:
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病鱼的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时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内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尤以鲢、鳙鱼为甚),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病鱼严重贫血,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胆囊大,肠系膜、腹膜及肠壁充血,肠内没有食物,而有很多粘液,有的肠壁内积水或有气,肠被涨得很粗;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鰾壁充血(尤其是鰾的后室),鳃丝末端腐烂。
因病程的长短、疾病的发展阶段、病鱼的种类及年龄的不同,病鱼的症状表现多样化。有时发现少数鱼甚至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就死亡,这是由于这些鱼的体质弱,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这种情况在人工感染及自然发病中均有所发现。
病情严重的鱼,厌食或不吃食,静止不动或发生阵发型乱游、乱窜,有的在池边摩擦,最后衰竭而死。
治疗方法:
1、因寄生虫引发,先杀虫,第二天使用,每瓶15亩水体,连用2次。
2、因亚硝酸盐超标引发,先用降解亚硝酸盐的产品,检测亚硝酸盐正常后使用,连用二次。
草鱼出血病:
流行特点:
水温25-28℃最为流行,在长江中下游地正4-6月和9-10月两个流行高峰,当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透明度低、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鱼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易发病。
潜伏期:从病毒侵入鱼体到出现症状以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草鱼出血病潜伏期为3-10天。
前趋期:期限很短,一般1-2天,开始出现症状,体色发暗变黑,离群独游,摄食很少或停止。
充分发展期:一般1-2天。出现出血病的典型症状,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等典型症状而死。
症状:
较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下透视,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额、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也有鳃瓣呈鲜红色斑块状充血的。
从内部病变上看,最常见的肠道充血,全肠或部分肠壁因充血而呈鲜红色,轻者可呈现出血点和肠壁环状出血。但肠壁仍有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周围脂肪、鰾、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布满血丝。个别情况,鰾及胆囊呈紫红色,当肌肉出血严重时,肝、脾、肾的颜色常变淡,而呈灰白色,或有局部出血。
三种内型:
实际上,上述症状并非全部同时出现。按其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种内型。可同时出现。也可交替出现。
①红肌肉型:主要症状为肌肉明显出血,全身肌肉呈鲜红色,鳃丝因严重出血而苍白,多见于5-10cm的小草鱼种。
②红鳍红鳃盖型:主要症状为鳍基、鳃盖严重出血,头顶、口腔个眼眶等处有出血点,多见于10ml以上的大草鱼种。
③肠炎型:主要症状为肠道严重出血,肠道全部或局部呈鲜红色,内脏点状出血,体表亦可见到出血点,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均可见到。
鉴别和诊断:
注意细菌性肠炎病与肠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的区别。活检时,患草鱼出血病病鱼的肠壁弹性较好,肠壁内粘液较少,严重时肠壁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患肠炎病病鱼的肠壁弹性较差,肠壁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和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红细胞较少。
根据塘内实际情况来判断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止损,保证我们自身的收益。
想了解更多产品信息或有需要购买和代理的老板,可以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