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四肢屈曲
很多新手爸妈发现自己的宝宝出生后,总是四肢屈曲着呆着,上肢呈“W”状,下肢呈“M”状,家长会觉得这个姿势呆着很累,担心宝宝日后会是罗圈腿,有的爷爷奶奶就会给孩子绑腿,有意拉直孩子的四肢。
正解:孩子四肢屈曲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这个姿势对于宝宝来说很舒服,有利于婴儿髋关节发育,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千万不要强行绑腿改变孩子的正常姿势,会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
新生儿·马牙
大多数新生儿牙床上会出现米粒或绿豆粒大小的白色凸起,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家里有些家长其实不清楚尤其是爷爷奶奶,可能会听一些土方法,如用针挑或用带有藏青色的布去使劲擦,就会消失,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正解:“马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新生儿抵抗力非常差,如果用一些土方法去处理,可能会导致口腔感染,严重会导致败血症。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医院处理,放出内容物。
新生儿·斜视
一部分新生儿都会出现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出现眼位偏斜的现象。视物的时候会出现“斗鸡眼”。家长就会很着急,觉得孩子眼睛是不是有问题十分心急。
正解:新生儿斜视,是由于新生儿眼球尚未固定,眼部肌肉调节不良,大部分孩子会出现暂时性斜视、斗鸡眼,这种斜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过分惊慌,如3个月后仍有斜视,要及时就诊。
婴儿·脱发
有一部分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婴儿脱发,非常担心孩子会不会变成秃头,是不是缺锌、缺钙引起的。
正解:婴儿脱发又称“奶秃”,婴儿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由前往后的掉发,可能是前面掉得很快,后面长得很慢,所以看上去宝宝好像是秃顶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孩子月龄增加,头发会重新长出来。而且孩子头发的颜色、稀疏大部分跟遗传有关系,和妈妈孕期营养摄入及缺锌、缺钙没什么直接关系。这样的现象在1岁半之后会稳定下来。头发的新陈代谢在宝宝1岁半后,速度会慢慢趋于缓和。因此家长不必太过在意这个问题。
婴儿·流口水
刚出生的新生儿几乎是不流口水的,到三个月左右会出现口水长流不止,口水巾换不停,口周、下巴出现红疹,妈妈就会非常心急,生怕是不是口腔长东西了。
正解:婴儿三个月左右唾液腺发育,唾液分泌增多,这时候孩子口腔比较浅,口腔肌肉协调能力和吞咽功能差,不能及时吞咽唾液,于是就会出现唾液横流的情况。口周红疹是由于唾液长期刺激皮肤引起各过敏现象,又称口水疹。只需勤加更换口水疹,口周勤涂抹面霜或山茶油即可。如口周红疹较严重,可以睡觉前叠涂含氧化锌的护臀膏加面霜厚涂,效果极佳。
婴儿·吃手
吃手,很多家长认为是个坏习惯,一看见孩子把手往嘴里放就马上制止。
正解:婴儿吃手多数是从2~3个月开始,宝宝的心理发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通过嘴来认识世界,吃手标志着进入手眼协调能力的新阶段,是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这时手被宝宝看成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具。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种心理需求和一过性行为。平时注意勤洗手,以防病从口入,保持口周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湿疹。但是如果宝宝到了一岁半的时候,还保留吃手指的习惯,要积极干预,改掉这些不良的习惯。
Cj紫色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