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易将败血症与白血病混淆,特别是将败血症误认为白血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进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以寒颤、高热及白细胞显著增加等毒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致病菌侵入血液后,是否能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有关,但主要取决于人体的生理与免疫状况,一般在人体抵抗力减退的情况下发病。
败血症的致病菌有哪些?
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等,小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致病菌可以是表皮葡萄球菌。
以下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
皮肤、黏膜发生破损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
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
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
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
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在全身各脏器(主要在骨髓、脾、肝和淋巴结)广泛、无限制地异常增生,这样异常增生的白细胞不论在受累器官组织中或在血液中均呈数量或质量异常;常伴有进行性贫血和血小板数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肝脾及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
白血病与败血症在临床上均可有相似的表现,如贫血、发热、皮肤紫癜、肝脾肿大、血象中白细胞异常增高并可出现幼稚细胞等,但两者本质上属于截然不同的两类疾病。前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性疾病,而后者则系某一致病菌感染进入血循环后引起的全身感染现象。白血病患者可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因继发严重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败血症则不会转化为白血病。
败血症大多是在原发性疾病的基础上并发的,比如外伤、感染、中毒、烧伤、衰竭等。白血病患者很容易并发败血症,这是因为白血病息抵抗微生物的正常白血球已经很少,免疫能力非常低,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乘虚而入。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也大相径庭。前者在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后大多能治愈,后者则需要长期规则化疗。
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周健,感谢您的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