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水产》杂志社报道:
年继续组织浙江省11个市、71个县(市、区)展开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共设立监测点个,对21个水产养殖品种进行了病害监测,监测面积为池塘/围塘.35亩,滩涂亩,海水网箱m3,淡水网箱㎡,流水养殖㎡,温室㎡。浙江省温室养殖规模大幅减少,监测面积也相应地减少。同时开展了7个主要养殖品种重大疫病监控与流行病学调查和虾苗疫病普查等工作。现将年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分析如下:
N1病害总数比年有所减少年21个监测品种中有18个品种发病,共监测到各类病害61种,包括病毒性疾病8种、细菌性疾病17种、真菌性疾病2种、寄生虫性疾病11种、其它病害19种、不明病因4种(表1)。
与去年相比,发病品种比去年减少3种,病害种类减少10种,其中生物源性疾病比年增加2种,环境不适、擦伤、台风等其他性质病害比年减少了8种,不明病因的病害比年减少了4种。
N2病害流行情况与往年相似年浙江省水产养殖品种发病情况同往年一致,与气温的变化呈正相关,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10月,其中又以5月~9月为发病高峰期(图1),总体上病害种类随着气温、水温的增高而增加。这与高温时节病原生物大量繁殖、养殖生物生长旺盛导致残饵及排泄物增多、天气多变、水质易恶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7月份由于受到台风“灿鸿”影响病害数比年的30种增加了5种。
图1浙江省水产养殖月病害数比较图(种)
N3发病程度属较轻年份年7月受到灿鸿台风影响,8月受到高温天气影响,虽年的死亡率略有增加,但总体发病率降低。年月平均发病率3.41%,比年月平均发病率4.03%减少0.62个百分点;月平均死亡率0.24%,比年的0.18%增加了0.06个百分点),月平均死亡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月份某监测点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监测出白斑病毒后实行排塘,死亡率高达39.45%引起。测报点月平均经济损失.96万元,与年的.23万元相比减少了.27万元。因此,年属经济损失、危害程度较轻的年份。从测报点各养殖模式来看,池塘/围塘养殖经济损失最多,约占总损失的60.32%,其次是海水网箱养殖,约占总损失的38.83%。年测报点所有养殖模式中池塘/围塘、海水网箱的单位面积损失均低于年,滩涂、温室养殖模式的单位面积损失均高于年,淡水网箱养殖与去年一样未监测到病害。
N4部分品种发病仍较为严重21个监测品种除翘嘴红鲌、鳙鱼和河蟹3个品种未发生病害,其余18种均不同程度监测到了病害,其中大黄鱼、拟穴青蟹、南美白对虾(池塘和大棚)、乌鳢、鲢鱼、七星鲈鱼、缢蛏等7个品种发病较年严重,青鱼、草鱼、鲫鱼、甲鱼等常规品种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表3)。
注:“+”表示比年同期增加,“-”表示比年同期减少,“/”表示未发病。
南美白对虾年尽管南美白对虾虾苗白斑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桃拉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为29.0%,比去年的36.8%有所减少,但受低温多雨气候影响,南美白对虾发病情况总体来说较为严重,无论是池塘养殖还是大棚养殖,测报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去年均有所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损失.16元。危害较大的主要为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白斑综合征、红体病,也有长不大现象,主要感染了肠胞虫。
从面上看,南美白对虾的发病面和损失也相对较大。绍兴市29个养殖户、亩池塘,发病面达56.7%,比上年有所减少;嘉兴市偷死病、白斑综合症出现较多,全市75%养殖户亏损;舟山市反映第一茬大棚养殖发病少,第二茬养殖几乎绝产;台州市发病率在50%,最高发病率达90%,最高死亡率达%。
大黄鱼年大黄鱼月平均发病率为22.78%,比的15.14%增加5.4个百分点;月平均死亡率为0.84%,比年的1.07%减少0.23个百分点。主要监测到大黄鱼的擦伤、刺激隐核虫病、白鳃病以及台风影响等病害。监测点上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75万元,单位面积的经济损失为26.80元/立方米。年虽然平均死亡率较年有所增加,但由于养殖密度较小,存塘量较少,实际上全年死亡数量和经济损失却比年有所减少。另外,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监测到虹彩病毒和类波豆虫病,为新发病种类。其中虹彩病毒病在5个监测点均有监到,感染率为%,属于首次在浙江省大黄鱼网箱养殖中大规模爆发,并导致鱼种较高死亡率,需在引种中高度重视。
青鱼青鱼的月平均发病率为15.07%,发病程度较去年的18.07%略有减轻,全年共监测到7种病害,比去年增加了病毒性出血病和孢子虫病等2种病害。危害较严重、流行时间较长的烂鳃病、肠炎症和出血性败血症,其中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程度较去年严重。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8月份的青鱼总发病率达51.22%;次之是7月份青鱼总发病率达44.02%。
青蟹年青蟹病害较为严重,共监测到5种病害,较去年增加2种,月平均发病率3.75%和月平均死亡率0.01%均有所增加。与年类似,依然主要受到呼肠孤病毒、白斑病、黄水病等感染影响。
N年病害流行预测根据历年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结果,年全省水产品在养殖过程中仍将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疾病种类主要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源性疾病。广大养殖户按照往年病害发生规律做好防范工作以外,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近年来气候多变,年长时间极端高温天气,年多雨寡照低温天气,年有强台风袭击加上多雨低温,因此,年仍需要高度防范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尤其甲壳类、贝类中对养殖环境较为敏感的种类,天气骤变易爆发疾病。
尽管年南美白对虾虾苗的带病率较上年有所下降,但虾病依然大面积暴发,白斑综合征、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偷死病)、长不大现象非常普遍,而且在发病池塘的水环境中也能大量检出肠孢虫等病原,因此预计年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病害仍将高发。各养殖户要在做好清塘消毒、苗种检疫的同时,注意采用与鱼、鳖、罗氏沼虾等混养或轮养模式,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年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的检出率较年增加32个百分点达到45%,由假单胞菌引起的内脏白点病在年也有大面积发生,8月份首次监测到大黄鱼白鳃病发生,5个流行病学调查监测点也均检测到虹彩病毒阳性,而且造成大黄鱼苗种大批死亡。因此大黄鱼依然是病害高发品种,要做好苗种检疫和养殖密度控制,预防病害发生。
这两年危害较大的甲鱼疾病主要是腮腺炎病、白底板病和摇头病,主要发生在温室移至外塘的7、8月份,年依旧值得引起注意。
淡水鱼类主要注意出血性败血症、疱疹病毒II型(鳃出血病)等,其中农业部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中鲫鱼的疱疹病毒II型检出率高达40%,因此要做好苗种的引种工作,特别是鲫鱼的苗种引种。
年蟹类各监测点病害较为严重,主要受到呼肠孤病毒病、白斑病和黄水病影响。而对野生青蟹苗疫病检测,发现呼肠孤病毒病、白斑病毒的携带率分别达30%和20%。因此,年仍需引起注意。
年贝类养殖中缢蛏受台风影响发病率较去年有所增加。另外据面上反应,年乐清滩涂贝类在今年中秋节后由于环境不适发病造成较大死亡面积,其中海瓜子亩,青蛤亩,泥蚶、蛏子零星死亡。因此,年对贝类养殖情况仍需引起重视。
END
文章来源: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