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为什么特别怕感冒

司空见惯的感冒发烧,对普通人来说,难受仅仅在于开始的几天,但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

曾经碰到很多病人,尤其是肺癌病人,经过放、化疗后,身体很单薄。某一天感冒,就持续高热不退,用抗生素效果也很差。很快肺部再次出现感染,最终发展为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心衰。很多人扛不住,十天半个月左右我们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走了。

为什么癌症患者对普通的感冒竟如此没有免疫力呢?

放化疗,癌症患者骨髓受到抑制

手术,放疗和化疗是肿瘤患者最常接受的三种治疗方式。化疗最早的纪录是在年用砷制剂治疗白血病。年发现X光后,隔年就将用于癌症治疗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尽管化疗药物日新月异,疗效不断提高,副作用明显减少,但还无法完全避免对人体的负面影响。放疗的手段也更加多元化,但同样也存在对人体的一定伤害。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骨髓抑制

血细胞寿命短,除了红细胞为天外,白细胞和血小板大致只有10天左右,所以后两者需要不断补充。白细胞是保障免疫的重要细胞,大家熟知的中性粒细胞能抗炎杀菌,淋巴细胞可以对抗病毒以及各种免疫挑战。

血流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多能干细胞。为了达到及时补充的目的,干细胞必须快速分裂。不幸的是,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和放射治疗(radiation)、以及许多其它抗肿瘤治疗方法,都是针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却又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不分好坏统统干翻。因而进入骨髓以后,常常导致造血多能干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仿佛被冰冻了一样,这就是骨髓抑制。

源头被遏制,水池就会干枯。树木如果没有根,不可能长出果实。骨髓抑制表现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的骨髓抑制会让普通的感冒变成冷酷的杀手,其实感冒没有变强,只是人体弱不禁风了。还会因为血小板太少,无法承担起填补漏洞的职责,容易出现皮肤、内脏出血,后者危险性更大。

因此,治疗中每周复查血常规就变得十分的重要,可以及时发现上述异常,采取果断措施,阻断发展。

常见的此类药物如阿霉素,卡铂,长春碱类等。放疗也会引起骨髓抑制

放射线对人体组织的杀伤力与组织的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换句话说,繁殖能力越强的组织越敏感,如淋巴组织、骨髓、睾丸、卵巢等这些负有免疫或繁衍后代的器官。分化程度越成熟的越不敏感,如肌肉、骨和神经组织。

放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也是血细胞、血小板下降。

积极应对,全面防护

治疗期间如果感冒,医院化验血常规,带好口罩预防别人的无意伤害,比如仅仅一个贴身的喷嚏就可能是致命的。发热不退还要查肺CT看看是不是已经发展到肺炎。同时要给予升白胺、鲨肝醇药物升高白细胞,对抗骨髓抑制,必要时还需要在无菌室隔离治疗。

如果在非治疗期,不需要太紧张,查血常规是必须的,如果没有异常,按普通感冒治疗好了。

癌性发热

另外提一句,感冒可能会发热,但不要只想把感冒作为替罪羊。癌症患者发热可能是感染性发热,也或者是吸收热。吸收热一般表现为在午后低热(38.5℃)。如是吸收热那意味着癌症复发,及早治疗。

加张俊涛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aj/6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