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水环境的逐渐恶化,病害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细菌性败血症是目前发病率最高、造成损失最大的疾病,笔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很多用户出现鱼病后都是盲目用药和滥用药,不但不能控制鱼的死亡数量,还因破坏了养殖水环境造成死亡的进一步加剧,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损失。现将该病的相关情况概述如下:
1、发病条件
细菌性败血症俗称暴发性出血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的原因是由于鱼池多年未清塘、淤泥厚、水质恶化,致使病原菌、寄生虫大量孳生。特别是高温季节,长期不 2、危害情况
主要危害银鲫、白鲫、团头鲂、鳊、鲢、鳙和鲤鱼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此病在我国淡水养鱼地区广泛流行,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等水域均可发生此病。一般首先是水体里的白鲢、鲫鱼发病,随后鳙鱼、草鱼、鲤鱼均会发病,甚至连水体里的野杂鱼都会发病,最后造成暴发性的批量死亡。
3、疾病的症状和诊断
发病早期对鱼类吃食没有影响,但会表现出饲料喂的越多鱼死亡越严重。主要是因为细菌感染健康鱼体后进入鱼的肌体组织,造成红血球溶血,体内携氧的红细胞数量减少,过多投喂后鱼体消化饲料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此时会因组织肌体缺氧而窒息死亡。后期病鱼厌食或不摄食,静止不动或在塘边狂游、乱窜,最终直至衰竭而死。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病鱼严重贫血,鳃发白,肝、肾的颜色较淡,呈花斑状。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和鳔壁充血。因病程长短及疾病的发展情况、病鱼的种类及年龄不同,病鱼的症状为多样性。根据池鱼活动、摄食和病鱼症状以及流行情况,可对该病做出诊断。对于发病严重,面积较大的鱼塘可进行水质分析,测定塘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症状不明显,疑为阴性感染的病鱼,可用嗜水气单胞菌素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4、防治措施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措施。
产品概述:本品为中草药绿色复方制剂,无毒、无害、无残留。通过实践证明,本品能显著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有效治疗和预防由病毒、细菌引起的鱼虾疾病及混合感染。
功能用途:
1、治疗和预防草鱼出血病、草鱼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并发症。
2、治疗和预防虾蟹红腿病、烂鳃病、白斑病、肌肉坏死、白灼及偷死症等病。
3、能明显改善虾蟹肉质,促进肌肉丰满,促进食欲,缩短养殖周期。
4、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消炎、止痛、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
5、有效提高机体抗病力,并具清热、凉血、止血、祛湿解毒、通便消滞等作用。
用法用量:用倍水稀释全池泼洒;
预防:本品50g/亩·米,10天一次。
治疗:本品g/亩·米,一日一次,连用3天,7天一疗程。
早期拌料:本品g拌饵料kg,均匀搅拌后饲喂,连喂3-7天。
中后期用量加倍。
包装规格:g/罐
适应症:本品为鱼病暴发时杀菌、杀虫特效药。主治鱼类因细菌、真菌、病毒引起的烂鳃、出血、肠炎、水霉病等各种病症。并能迅速杀灭鱼体的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小瓜虫、孢子虫、贝尼登虫、累枝虫、隐鞭虫、线虫、中华鳋、锚头鳋、鱼鲺等病。
用法用量:
防病:水深一米,每亩用本品20毫升,用水稀释,全池泼洒。
治病:水深一米,每亩用本品35毫升,用水稀释,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可连续使用。
注意事项:虾、蟹类禁用
主要成分:细胞激活素、免疫多糖、植物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内酯、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适应症:
本品针对急性烂鳃、大红鳃、鳃霉病、病毒性黑鳃、皮炎性溃疡、腐皮烂身综合症有特效,主治多种急症:急性暴发性出血、暴发性死亡、毁灭性死亡、无名症状死亡
用法用量:
1、外用:水深一米,每亩用本品40-50g,用水稀释,全池泼洒,病情特别严重时,可加量到每亩用本品g.
2、内服:拌饵投喂,每公斤饲料拌本品2g-4g,用后具有抗应激、滋补、增大摄食量显著作用。
注意事项:本品复配多元营养素、纳米消炎因子、创体修复剂、收敛剂、即可外用强效止血、快速消炎、遏制死亡;又能内服拌料,多元滋补、抗应激、增大摄食量、彻底愈合伤口,一药多能,绿色环保!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