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王云峰
整理:陈颖博
审稿:王莉吴洪巧
引言年4月,医院动用全院的力量和精力建立了住院病人规范化败血症诊断流程,当然不仅仅是实验室流程规范,而是整个流程规范。医院层面,各部门相互配合建立一个可有章可循的流程,使败血症的诊断规范化,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耐药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救治患者,恢复器官功能。在SIFIC全国感控年会上,王云峰教授为我们带来这方面的精彩讲座!
核心内容
败血症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因此规范化败血症的救治很重要,建立标准包括4点:
①根据Gradysepsis指南
②建立sepsis目标
③建立多渠道通讯系统
④建立sepsis的套餐。
败血症诊断规范化流程简图
第一步:早期发现很重要
体温、血压、心率、血氧只要有2条达到下面标准,即启动sipsis程序。
若有2条以上达标,系统即显示“STOP!!!”界面
第二步:护士在15min内再评估确认是否存在败血症
快速反应护士(注册的primarynurse或chargenurse)接到指令后必须在15min内到达床边,再次评估、患者是否具备上述的体温、血压、心率、血氧或呼吸频率4项是否异常。若符合,存在败血症,立即发出sepsis代号(电脑系统随即进入败血症相关的系统)。
第三步:快速反应团队(rapidresponseteam)启动
团队包括医生在内的各个岗位人员立即开始执行系统里设定的各项任务,包括标本送检、补液等,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脏器功能。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在15min内完成患者的抽血工作,抽取的血液要做乳酸、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培养2套。为什么说它重要,因为留取了抗生素使用前的血液标本,可运用快速诊断技术协助、指引后续治疗。
第四步:3小时套餐——补液体、采样、抗生素、记录
与以往不同的是要将所做的工作通过电脑系统记录,真正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收集完整证据。
①补液:共30ml/kg的晶体液或其它平衡盐溶液
②血液采样:血标本乳酸、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和血培养2套。
③抗生素经验性治疗
④诊断研究
⑤升级护理和评估
第五步:6小时套餐——观察体液,重测乳酸
①观察体液;
②重测乳酸(初次乳酸检测2mmol/L),也可以检测PCT;
③对顽固性低血压考虑使用升压药。
总结
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败血症诊断处理流程,将医院信息系统结合,做到任何一个医生,都能按标准流程诊治败血症,减少死亡率。
图文编辑:小小牧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