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
随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的通知,青蛙正式被列入水生养殖动物管理,青蛙的养殖问题解决后开始引起养殖户更多的注意。那么如何高效养殖青蛙,健康养殖青蛙成为了很多养殖户关心的问题。
要想高效养殖达成更高的养殖收益,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青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俗名田鸡,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褶蛙属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雄性略小,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青蛙头上的两侧有两个略微鼓着的小包包,那是它的耳膜,青蛙通过它可以听到声音。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雄蛙有气囊。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舌有黏液,用舌捕食。
蝌蚪只能生活在水中,长大后可以到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也可以通过湿润的皮肤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它皮肤里的各种色素细胞还会随湿度温度的高低扩散或收缩,从而发生肤色深浅变化。温度升高,颜色变浅;温度降低,颜色变深。
青蛙的养殖过程中,当蝌蚪经历过变态期后,外部形态、生活习性和摄食出现明显变化成为幼蛙,这时候幼蛙发展为成蛙的过程,是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成蛙的养殖期间,因为青蛙的皮肤裸露,不能有效的防止水分蒸发,因此生长离不开潮湿的环境。平时栖息在稻田、池塘、水沟或者河流沿岸的草丛中,一般在夜晚捕食。接下来,我们将从养殖期间的投喂管理、水质管理、疾病预防、越冬管理和养殖设备管理五个方面介绍幼蛙到成蛙健康、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1、幼蛙的投喂管理当开始发现有部分幼蛙上岸后,应及时在蛙池的边缘摆放食台,开始少量投料。食台上要保证24小时有饲料。幼蛙逐步上岸增多时,应及时增加摆放食台数量并开始加大投喂饲料量。投喂幼蛙一般选用颗粒较小的饲料,当幼蛙生长到个体达15g以上后,就可以更换为颗粒稍大的饲料。
2、幼蛙的水质管理青蛙喜欢在岸上活动,池水只是用来保持皮肤湿润。但如果蛙池水质变坏,也会给青蛙养殖带来危机。养殖者应该在水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勤换池水,保持池水的干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可能。当底质出现烂泥并有臭味时,应立即使用改底产品“渔底康”,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