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徐银燕
相比起足月儿,早产儿(preterminfant,PTI)和低出生体重儿(lowbirthweightinfant,LBWI)感染某些传染病、发展败血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更高,而这些传染病是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
因此,一些权威的卫生机构一直呼吁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尽早、按照常规接种疫苗,而不需要等他们成熟或体重增长后再接种。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家长和临床医生害怕接种疫苗可能带来不良反应,30-70%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免疫接种延迟了6~40周不等。
本文将带大家认识早产儿接种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接种工作提供指导。
▼早产儿预防接种也有效
影响疫苗有效性的因素包括:出生胎龄、体重、健康情况、早期治疗、疫苗种类和成分、接种计划,等等。虽然疫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疫苗都能诱导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应答。下面分别介绍了一些常见疫苗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中接种的有效性:
1、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目前唯一明确被证实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免疫效果较足月儿差的疫苗,前者产生的乙肝病毒抗体浓度、血清转化率较后者低。但是,如果按照计划进行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几乎所有早产儿在9-12月龄时都能产生达到有效保护浓度的乙肝抗体。
此外,对于出生体重g的新生儿,他们出生数天内接种的乙肝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很少,不算有效接种,因此他们还需再接受一套完整的乙肝疫苗接种方案。
2、百白破疫苗:对于白喉和破伤风疫苗,出生胎龄对疫苗有效性的影响不大。百日咳疫苗的情况较为复杂,与疫苗的成分有关:全细胞百日咳疫苗的有效性与出生胎龄的关系不明确,而对于无细胞的百日咳疫苗,接种婴儿的出生胎龄越大,他们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就越高。
不过,虽然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早产儿体内的抗体滴度比足月儿低,疫苗能够诱导早产儿的B细胞产生对百日咳抗原的免疫记忆,这意味着当他们再次暴露于抗原或再次接种疫苗时,机体能够快速地产生大量抗体,产生免疫保护。
3、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ralpoliovirusvaccine,OPV)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产生的抗体浓度较高,能够对他们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但是这部分婴儿接种肌注脊髓灰质炎疫苗(intramuscularpoliovirusvaccine)或联合IPV-OPV的效果比较差,只有20%-30%的极早产儿可以成功产生全部对抗三种脊髓灰质炎亚型的抗体。
4、C群脑膜炎球菌联合(meningococcalgroupCconjugate,MCC)疫苗:出生胎龄对MCC疫苗的免疫原性影响很小,早产儿接种MCC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与足月儿持平。
5、肺炎链球菌疫苗:对于没有接受过激素、IVIG等治疗的健康早产儿,不论是以第2-4-6-12月或第3-5-11月的模式接种7价的肺炎链球菌联合疫苗(heptavalent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PCV-7),所产生的免疫效果与足月儿持平。对于所有的早产儿(包括曾接受免疫治疗的早产儿),以第2-3-4-12月模式接种时,尽管他们第一年内产生的抗体滴度比较低,接种最后一针增强疫苗后93%的早产儿体内的抗体水平可以达到有效保护浓度。
6、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influenzatypeb,Hib)疫苗:目前关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接种Hib疫苗的效果尚未达成共识,有研究认为早产儿接种Hib产生的抗体较少,有的研究则认为早产儿与足月儿接种后的抗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一般人可能会认为,早产儿的免疫系统比足月儿不成熟,因此他们注射疫苗后的反应应该较弱,产生的抗体应该显著减少。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事实并非如此。对此,可能的解释是:早产儿体内来源于母亲的抗体较少,母源抗体对疫苗抗原的封闭作用较小。
母亲的抗体在17周孕龄时开始通过胎盘转运到胎儿体内,在33周时达到平衡,足月儿体内的母源抗体可高达平衡时的3倍。而高浓度的母源抗体可能与疫苗抗原结合,从而减少胎儿自身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暴露,减弱免疫反应。早产儿体内的母源抗体较少,因此接受抗原暴露越多,促进抗体的产生。
多数早产儿出生前后会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促进胎肺成熟,激素是否会因为抑制他们的免疫系统,从而影响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不同的研究给出的答案并不一致,但是即使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抗体的产生有任何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也是暂时的,最后这些早产儿仍能产生有效、与足月儿相当的免疫反应。因此,不需要为了接种疫苗而推延早产儿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早产儿预防接种很安全
一般来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按照常规疫苗计划接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会增加,预防接种是安全、耐受良好的。然而,常有研究报道极低出生体重儿第一次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心肺事件(如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的发生率似有增高,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实验能够给出确切的结论,这些不良事件可能只是这些发育极不成熟的新生儿的常见并发症。因此,临床医生可以放心地按照常规计划给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接种疫苗。
▼早产儿的预防接种计划
目前不同的国家、地区对早产儿疫苗接种有不同的接种计划,表1仅仅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临床医生可以参考当地足月儿的疫苗接种计划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和足月儿相同的疫苗接种计划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足够、相当的抗体量,只有胎龄31周的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接种后抗体的浓度较低——但即使对这一小部分婴儿,初始的疫苗注射也使他们产生了有效的免疫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免疫保护。
此外,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按计划接种疫苗后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临床医生、父母不应耽误他们的接种时机,因为他们是最容易感染这些可以通过免疫接种预防的传染病的人群。
资料来源
[1]BonhoefferJ,SiegristCA,HeathPT.Immunisationofprematureinfants[J].Archivesofdiseaseinchildhood,,91(11):-.
[2]EspositoS,SerraD,GualtieriL,etal.Vaccinesandpretermneonates:why,when,andwithwhat[J].Earlyhumandevelopment,,85(10):S43-S45.
责任编辑:赵哲维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医信共同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邮箱:yxfepd
easy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