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zqbdf/
防疫小贴士
年7月5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温更镇1名牧民,医院就诊期间,经专家组确诊为腺鼠疫病例。
该市发出Ⅲ级预警,时间从7月5日持续到年底。为普及鼠疫知识,防患未然,我们特根据蒋荣猛老师文章整理呈文。
蒋老师:
医院医院感染控制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卫健委传染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
(来源:百度健康医典)
鼠疫是烈性传染病!既往的鼠疫传染性强,病死率极高,如果不治疗,病死率高达30%~60%。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及时应用,病死率降至10%左右,但依然十分高!
鼠疫耶尔森菌为鼠疫的病原菌,又被称为鼠疫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对常用的抗菌素敏感,且对消毒剂敏感,容易被杀灭。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值为6.9~7.1,对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但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性用药可降低易感性。
就诊科室:感染科
一、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
传染源
主要为染疫动物,最主要的是啮齿类动物,包括鼠类、旱獭等。鼠疫患者也可作为传染源,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2
传播途径
鼠蚤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患者体液或病兽也可传染
1)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2)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食用未煮熟的鼠疫病死动物(如旱獭、兔、藏系绵羊等)可发生肠鼠疫。
3)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4)实验室感染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事故造成感染。
二、症状
凡具有鼠疫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痛、肺炎、出血倾向等的患者,均应及时就医。鼠疫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急性损伤,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
1
鼠疫的潜伏期
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
2
鼠疫主要表现
发病急剧,寒战、髙热、体温骤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妄等。
_三、相关检查包括
1
常规检查
A.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常达(20~30)×/L以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髙,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均可减少。
B.尿常规有蛋白尿及血尿。尿沉渣中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胞管型。
C.粪常规粪便潜血可阳性。
D.凝血功能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患者在短期即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脑脊液
F.血生化
2
涂片检查用血、尿、粪及脑脊液片或印片,革兰染色,可找到两端浓染的短杆菌。阳性率为50%~80%。
3
细菌培养
4
血清学检查包括:抗原检查抗体检查
5
分子生物学检测
四、治疗
鼠疫是细菌引起的烈性甲类传染病,严格隔离患者和疑似患者。对患者采取抗菌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鼠疫的治疗仍以链霉素(SM)为首选,注意早期、足量、总量控制的用药策略。
用量根据病型不同、疫源地不同而异:
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用药量大;
腺鼠疫及其他各型鼠疫用药量较小。
1
一般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患者流质饮食,或葡萄糖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对出现呼吸道症状者;每天定时或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痰培养、血培养(第一次标本应当在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和X线胸片;有条件者行动脉血气分析、肺部CT检查等。
2
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
这里仅提示一下对症治疗:
A.发热大于38.5℃,或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
B.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C.有心力衰竭或休克者,及时强心和抗休克治疗。
D.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在给予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纤维蛋白原等进行替代治疗的同时给予肝素抗凝治疗。
E.中毒症状严重者可适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F.对于重症患者,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呼吸支持治疗、纠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维护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等治疗。
G.注意:
a.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
b.腺鼠疫肿大的淋巴结切忌挤压皮肤病灶,可予0.5%~1%的链霉素软膏涂抹,必要时可在肿大淋巴结周围注射链霉素并施以湿敷,病灶化脓软化后可切开引流。
五、预防严格
隔离患者和疑似患者,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大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做好患者卫生处理,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彻底消毒或焚烧。
1
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所在区域内必须做到无鼠无蚤。一定要对患者做好卫生处理如更衣、灭蚤、消毒等。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含氯石灰或甲酚的皂液彻底消毒。
2
预防
应灭鼠、灭蚤,监控鼠间鼠疫,加强疫情报告。对来自疫区的车、船、飞机进行严格检疫,对可疑旅客应隔离检疫。疫区及其周围的人群,参加防疫的工作人员应进行鼠疫菌苗接种。
3
防鼠疫“三要”和“三不要”
A.“三要”
a.发现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要报告;
b.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
c.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
B.“三不要”
a.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和其他病(死)动物;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
b.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死者家中吊丧。个人防护c.凡接触鼠疫或疑似鼠疫患者的人员,应采取加强防护。医护人员进入病房应着全套个人防护装备,主要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服、N95口罩、手套、鞋套等。
4
预防性用药
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均应当进行鼠疫预防性用药。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类药物、环丙沙星等。必要时可肌肉注射链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疗程均为7天。
六、疾病定义及背景知识介绍
1
定义
鼠疫(plague)是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和我国法定的甲类管理传染病。历史上,鼠疫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十四世纪时被称为“黑死病”,曾在欧洲造成约万人死亡。
2
分布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在西藏和青海,其他地区也有散发。
3
高发季节
人间鼠疫多发生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这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
4
疾病类型
根据病变累及的主要部位,主要的鼠疫类型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还有一些少见类型,如肠鼠疫、脑膜炎型鼠疫、眼鼠疫、皮肤鼠疫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