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奶牛联盟 一、致病因素
1.营养性和饲养管理因素
犊牛自身免疫力低犊牛腹泻的重要原因,犊牛出生后初乳饲喂时间过晚或根本不喂,犊牛难以获得母源抗体,其免疫力低,易造成犊牛发生腹泻;难产的犊牛因体质差也易发生腹泻现象。
喂奶不定时、定温、定量,用患有乳房炎牛的乳汁饲喂犊牛,过早用兑水乳汁或代乳粉饲喂犊牛,犊牛过饥过饱饲喂等,均可引起消化机能紊乱而发生腹泻。饲喂用具或畜舍不清洁,奶汁不卫生,犊牛到处舔食,致使病原微生物进入消化道引起腹泻。
新生犊牛护理不到位,犊牛出生后没有及时搽干,较长时间处于潮湿寒冷环境中,胃肠受寒冷刺激,引起强烈蠕动,往往会引起腹泻。另外,气候骤变,无防风、防寒、防雨设施,使犊牛突然受冷刺激,也极易引起腹泻。
犊牛栏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不洁,消毒不严,病原微生物滋生,造成致病菌感染,常引起犊牛腹泻。
2.病源微生物因素
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类,临床上多见的细菌性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巴氏杆菌,病毒性有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寄生虫有球虫。除球虫外,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病急,犊牛剧烈腹泻、全身败血症,并迅速衰竭、脱水和酸中毒。球虫感染多在2月龄以上的犊牛发生,牛群拥挤、卫生不良使本病易发,犊牛表现为腹泻、粪便带血和粘液、里急后重、消瘦、生长缓慢被毛粗乱。
二、临床主要症状
消化不良性腹泻。病初多无明显症状,突然发生腹泻,体温、呼吸、脉搏基本正常,排水样带酸臭味粪便,粪便中混有消化不完全的凝乳块,乳黄色或黄绿色,排粪较频繁。2-3日后全身症状明显,迅速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表现精神萎靡不振,眼球下陷、消瘦,喜爬卧,不愿走动,心跳快而无力,体温下降,不能起立,因机体脱水、酸中毒而死亡。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腹泻。开始体温升高,可达40-42℃,精神委靡不振,食欲废绝,呼吸和心跳加快,粪便多呈稀糊状,混有大量粘液、血液和脓汁,排便频繁,有的呈里急后重现象,有的出现腹痛症状,后肢不断踢地,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症状逐渐加重,多数死于酸中毒和败血症。病程长的耐过犊牛会预后不良,发育迟缓。
三、治疗
犊牛腹泻的原因复杂,但无论腹泻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其临床表现大体一致,即大量排出稀粪、酸中毒和脱水是犊牛腹泻基本特征,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抑菌消炎、补充血容量、维护心脏机能、缓解酸中毒、恢复消化功能。
饲喂初乳过晚或牛奶饲喂不当引起消化不良的腹泻,以支持疗法为主,主要是恢复消化功能,防止脱水,此时无发热症状的犊牛应少用抗生素。犊牛停喂或减少奶的喂量,喂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常水ml,混合溶解)和益生菌;5%葡萄糖生理盐水-ml,5%碳酸氢钠-ml,10%VC10-20ml,1次静注,每天1至2次,连用2-3d。
对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要抑菌消炎,补充血容量,缓解酸中毒,维护心脏机能。消炎可用环丙沙星、痢菌净、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静脉或肌肉给药;补液一般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ml,5%碳酸氢钠-ml,10%VC10-20ml,地塞米松20mg,1次静注,每天1至2次,连用2-3d。
四、体会
首先,牧场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消除致病因素最好办法,能有效的降低犊牛腹泻发生,减少犊牛的死亡。在生产实践中注意以下诸多因素,犊牛出生后尽快喂适量的高质初乳,增强犊牛先天免疫力;冷天应将初乳或牛奶加热到36-38℃后饲喂,饲喂后犊牛不要立即饮水;每天应定时定量定温饲喂两次或三次,避免过量饲喂;器具使用后应清洗、消毒;犊牛舍应干净、温暖、通风、向阳并定期消毒;新生犊牛最好圈养在单独畜栏内,在放入新生犊牛前犊牛栏必须消毒并空放三周,防止病菌交叉感染;应将腹泻小牛与健康犊牛完全隔离。
其次,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补充体液是治疗犊牛腹泻的关键。补液多选择等渗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为主,以平衡电解质,维持血液渗透压;脱水严重,常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应补充5%碳酸氢钠。
第三,必要时选择糖皮质激素类药。早期、短程、大剂量应用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可以减轻毒血症和炎症。
第四,病犊牛在治疗的同时,要加强护理,畜舍要温暖清洁,严防犊牛受寒,饲喂要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喂量。
著作人 段洪峰湖南畜牧研究所原种场兽医(转自鹏牛集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