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刚出生的几天宝宝软乎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虽然并没有你想象中的漂亮可爱,但毫无征兆的俘获了全家人的心,一个个为了他的到来,变得精神奕奕。
谨小慎微的你可能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宝宝的眼睛抑或面部皮肤由红泛黄。别慌,宝宝极有可能得了新生儿黄疸。
据统计在我国大约60%的足月儿,80%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第一周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因其有较高的发病率,常常让新手爸妈措手不及。
黄疸分为两大种类——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大部分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时最严重,足月儿一般在7-15天就会消退,早产儿一般在3-4周消退。黄疸一般情况下都是轻度的,宝宝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所以遇到自家宝宝有类似的情况也不要过于担心。
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染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如何正确的从检查报告上了解宝宝的黄疸情况?
宝宝出生后一周里通过测血清胆红素平均值是超过34.2μmol/L(2mg/d1)。足月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23μmol/L(12mg/d1),早产儿较足月儿重,峰值可达17l~μmol/l(10~12mg/d1),但不超过.5μmol/L(15mg/d1)。
(当然,轻微的生理性黄疸只需要经皮测黄疸仪对着宝宝的皮肤“嘀”一下就知道了,非常简单方便。)
生理性性黄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多注意宝宝的保暖,适当提早喂养母乳,提供足够的水分和热能,及早排出胎便,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可以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
宝妈的进食小贴士
1、油炸品、酒、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海鲜、羊肉、咖啡,都是要忌食的。
2、新鲜的动物肝脏、鱼、瘦肉、蛋类、茼蒿菜、豆腐、绿豆、大枣、梨、芝麻、红糖都是很好的进食食材。
生理性黄疸护理方法
1、每天早晚给宝宝喂白开水、这里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所谓的白开水是由自来水或者井水煮沸后放温的,切忌用纯净水和含有矿物质的水来喂宝宝。
那有的宝妈要问了,为什么不行呢?都是水啊?首先纯净水里面去除了对人体有害有益的所有物质及微量元素,而纯净水也未必有多么纯净、这一点大家可以上网搜索。而含有矿物质的水其实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人为的添加了列如铁,钙、锌、镁、钠、磷、锰。这些物质对于新生儿只会是负担。言归正传多喝开水可以很有效的通过排尿来排掉体内多余的黄疸。
2、勤晒太阳!尽可能充分的暴露身体皮肤,接受更多阳光照射,注意不要着凉,5~10分钟更换一个体位。春秋冬季早上10点左右,夏季18点,阳光不是很强烈的时候,也抱宝宝到院子里、阳台上进行一次阳光浴。不要隔着玻璃照射,这样起不到作用。要保护好宝宝的眼睛不被阳光直射。
3、以上方法都不管用且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间歇性母乳喂养1-2天,生理性黄疸形成的原因或是由母乳喂养造成的。
孩子食欲好、精神佳,大小便规律,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即可以确定为母乳性黄疸。
新手妈妈听到这个千万不要惊慌多虑,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会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一般不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只是会延迟黄疸褪去的时间。
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宝宝的黄疸情况如果缓解较轻时可以继续喂养母乳,严重时停用,改用其他配方奶粉。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出生2~3个月完全消退。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1、黄疸出现早: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即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孩子很可能患有溶血性疾病。
2、黄疸程度重:主要指黄疸进展快,从面部逐渐波及到躯干、四肢、如果发现小儿手足心均被黄染,多提示小儿血胆红素值超过12mg%(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12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提示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
3、黄疸持续时间长、常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如果小儿出生后2周仍有黄疸、无论血清胆红素是多少均提示是异常情况、医院作必要的检查、以便找出引起黄疸的原因。
4、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尤其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更应高度重视,常提示有急性的严重的疾病,不论何种原因,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除了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死亡。
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O型血的妈妈孕期做好ABO溶血的检测;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平时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一旦发现有病理性黄疸迹象,医院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