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纲
1.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化规律。
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理特点。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7.伤寒的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各器官的病理化、临床病理联系、并发症和结局。
8.细菌性痢疾的病因、传染途径,急性、中毒性及慢性痢疾的病理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9.阿米巴病的病因、传染途径,肠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及肠外阿米巴病的病理变化。
10.血吸虫病的病因、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肠道、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
11.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分期。
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1.结核病
(1)基本病理变化
(2)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结局
(3)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结局
(4)肺外结核的病理变化
2.细菌性痢疾
(1)病理变化
(2)病理临床联系
3.伤寒
(1)肠道病理变化
(2)病理临床联系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病理变化
(2)病理临床联系
5.流行性乙型脑炎
(1)病理变化
(2)病理临床联系
6.血吸虫病
(1)基本病理变化
(2)肝、肠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7.梅毒概述及病理变化
8.淋病概述及病理变化
9.尖锐湿疣概述及病理变化
口诀
常考变态反应:一型过敏休克喘二型风湿血有关三型类风血清肝四型姐姐移虫卵解释:一型:过敏,休克,哮喘二型:风湿病,与血有关的病(输血,溶血,SLE血管损害,急性血管型排斥反应)三型:类风湿,病毒性肝炎,血清病四型:结核,接触性皮炎,移植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血吸虫注意,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并非仅由单一机制所致:①肾炎:Ⅱ型:原位免疫复合物引起,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型Ⅲ型:循环免疫复合物引起,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I型②SLE:Ⅱ型:血管损伤(Ⅱ长得像血管)Ⅲ型(主要):内脏损伤(SLE,3个字)③移植排斥反应:Ⅱ型:急性血管型排斥反应(Ⅱ长得像血管)Ⅲ型:超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性,3个字)Ⅳ型: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
记忆技巧:风湿败血驰张热,化脓炎症重结核。大叶稽留又伤寒,间歇疟疾肾盂炎。霍奇回归布氏波,结核肺炎不规则。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2.驰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又称败血症热型。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致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于无热期反复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常见于布氏杆菌病。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交替一次。常见于霍奇金病、周期热等。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及渗出性胸膜炎等。发热拓展:体温测量:腋温、肛温、口温。正常体温:口温36.3℃~37.2℃腋温36℃~37℃直肠36.5℃~37.7℃体温影响因素:环境温度有关(热交换),食物热(食物热效应只能增加体热的外散,而不能增加可利用的能),衣服厚度(散热问题,也属于热交换)。通常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可能与起床后活动,进食等直接相关。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热交换基础:热交换就是由于温差而引起的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热交换一般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完成。一般来说,人体热交换,这三种方式都可以有。产与散的平衡,维持温度的相对稳定,进而有了病态和某些常态下,体温升高的物理基础。病态情况下自发病起可分为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1)前驱期根据发热病因的不同,此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表现各异,多数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四肢酸痛和食欲不振等。(2)体温上升期有骤升和渐升之别,体温骤升者常伴有寒战(寒战发热时是血培养最佳的抽血时间),见于肺炎球菌肺炎和疟疾等;渐升者则开始先呈低热,数天内上升到高热,见于伤寒等。(3)高热期指发热的最高阶段,可见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心跳加速等。其持续时间随病因不同而异,如疟疾仅数小时,肺炎球菌肺炎为数天,而伤寒可达数周。其体温曲线即热型亦因病因不同而异,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殊热型,但由于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解热药的应用及个体的差异等原因,有时热型可不典型。(4)体温下降期此期常表现多汗和皮肤潮湿。有骤降和渐降两种方式。体温在数小时内降至正常为骤降,如间歇热型和回归热型,常见于疟疾、肺炎球菌肺炎和输血反应等;体温在数天内降至正常为渐降,如波状热型,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
摘自唐子益老师
总结
肉芽肿是多核巨细胞简单来说多核巨细胞在不同的地方名字不一样含义也不一样多核巨细胞分为?朗汉斯巨细胞(结核结节中为此型)(细胞核排列于细胞周边有序由上皮样细胞融合而成)和?异物多核巨细胞(血吸虫虫卵结节,亚甲炎)(细胞核杂乱无章的分布于细胞内)
局灶性―肺尖部非活动性增生为主的结核浸润性―最常见活动性、继发性多由局灶性发展而来干酪样肺炎―病情最重结核球―需与周围性肺癌鉴别慢纤洞―开放最难控制
可以形成肠腔狭窄:①肠结核②结核性腹膜炎③血吸虫病④大肠癌⑤慢性细菌性痢疾⑥克罗恩病CD〔偏心性〕⑦阿米巴肠病〔慢性期病变〕⑧溃疡性结肠炎UC〔中心性,比CD少见〕不会形成肠腔狭窄——肠伤寒。克罗恩病CD炎性病变累及肠壁全层,可致肠腔狭窄及瘘管形成。CD最常见并发症是肠梗阻。溃疡性结肠炎瘘管或周围脓肿形成少见炎性息肉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最多见〕、肠结核、克罗恩病及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和日本血吸虫都容易引起大肠癌变。克罗恩病病变的跳跃式分布和肠结核的跳跃征不一样!!
梅毒—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树胶样肿(梅毒瘤)——凝固性坏死——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降临)——主动脉关闭不全硬性下疳——一期梅毒梅毒疹——二期梅毒——传染性最强内脏梅毒(树胶样肿)——无传染性树胶样肿可发生于任何器官(以皮肤黏膜肝脏骨睾丸常见)梅毒患者猝死——主动瘤破裂累及中枢神经——麻痹性痴呆和脊髓痨累及肝——树胶样肿累及鼻子——马鞍鼻(长骨肩胛骨颅骨也常受累)
脑膜从外到内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流脑软脑膜,化脓性炎,脑膜炎双球菌,冬春季,飞沫传播青少年和儿童乙脑脑实质(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变质性炎,筛状软化灶,淋巴套虫蚊传播10岁以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