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第六节动物的主要类群(下)
文/王毅男
审校/张劲硕
本节课对应教材内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类群。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能够自主运动。动物有几种将其与其他生物相区分的特征:动物均属真核生物,且通常是多细胞的,这将其与细菌和大多数的原生生物相区分;动物是消费者,通常在一个内腔中消化食物,这将其与植物和藻类相区分;动物也因缺乏细胞壁而和植物、藻类和真菌不同;所有的动物都是能动的。若只算一部分的生长期间,胚胎会有形成囊胚的时期,这是只有动物才有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了解几个重要的动物类群。今天我们来了解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腹面。现存的脊索动物分为三个亚门,即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其中,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的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鸟纲和哺乳纲。01本节知识点4、鱼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现存鱼类有多种,分为盲鳗、七鳃鳗、软骨鱼、辐鳍鱼、肉鳍鱼等几类。鱼的形状各种各样,有时相差大,但总的来说大多数鱼呈细长的流线形状,一般在水中能够快速游动的鱼身体细长,而游动速度较慢或在水底生活的鱼外形比较扁平。但也有的鱼的形状非常特殊,比如海马。海马
最小的鱼不到1厘米左右,最大的鱼(鲸鲨)可以达18米。鲸鲨
鳍是鱼类特有的运动器官,在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中,尾鳍对鱼运动的作用较大。它不仅可结合肌肉的活动使身体保持平衡,而且还能像舵一样控制着鱼的游泳方向。同时,鱼尾鳍的运动,也是配合全身肌肉运动、推进鱼体前进的动力之一。一般而言,具有剪刀状的尾鳍的鱼游动速度最快,如:金枪鱼及剑鱼,因为其剪刀状的尾鳍面积较小,与水摩擦也相应较小;反之像金鱼或孔雀鱼等,由于尾鳍较为庞大,造成其游速变慢,动作也显得笨拙。金枪鱼的剪刀状尾鳍使其能够快速地游泳
按照鱼的栖息环境,鱼类可大致分为淡水鱼、海水鱼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河口鱼类。有少部分鱼类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在淡水与海水之间洄游。例如鲑鱼(三文鱼)在淡水环境下出生,之后移到海水生长,繁殖期又会回到淡水。河口鱼类是广盐性生物,可以忍受较大的盐度变化,像鲑鱼等会在淡水与海水之间洄游的鱼类也属于广盐性生物。鲑鱼能够在淡水和海水环境中存活
世界上大多数的水系中都有鱼类的存在,但一些含盐量过高的湖中则没有发现鱼类的踪迹。此外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污染过分严重,也导致其中原本生存的鱼类消失。鱼是一类重要的食品资源,全世界每年的捕鱼量高达一亿吨。许多种类的鱼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捞而受到灭绝的威胁。《自然》杂志中的一篇报道中曾指出,今天全世界各大水域中的鱼类总数已经不到年的10%。尤其鲨鱼、鳕鱼和沙丁鱼的数量更是下降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水平。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是两栖纲生物的通称。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一生离水,因为可以同时在水中和陆地生存,由此得名“两栖”。两栖动物既有从鱼类继承下来适于水生的性状,如卵和幼体的形态及产卵方式等;又有新生的、适应于陆栖的性状,如感觉器、运动装置及呼吸循环系统等。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目前世界上现存的两栖动物大约有种左右。中华大蟾蜍墨西哥钝口螈两栖动物繁殖时候需要水,因为它们的卵要生在水里。刚从卵里出来的幼体形态似鱼(如蝌蚪)用鳃呼吸,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然后经变态发育后才能上陆生活。一般来说,它们最后会离开水。青蛙的变态发育两栖动物拥有柔软的身体及相对较薄的皮肤。它们既没有爪,也没有防御性的硬甲或刺,但它们却演化出独特的防卫机制来保护自己。蝾螈及青蛙的第一道防线为它们分泌在体表的黏液,这令它们的皮肤湿润并且难于捕捉。这些分泌物除了黏稠外,还有难闻的味道,甚至带有毒性,这也使一部分捕食者望而却步。在极少量已被研究的两栖动物中,目前已分离了超过种不同的有毒物质。真螈能够产生剧毒蝾螈碱来保护自己爬行动物是包括了龟、蛇、蜥蜴、鳄、鸟类及史前恐龙等物种的通称。现代的爬行动物栖息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但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现存的爬行动物中体型最大的是咸水鳄,可达7米以上,最小的是侏儒壁虎,只有1.6厘米长。除了少数的龟鳖目动物外,几乎所有的爬行动物都覆盖着鳞片。咸水鳄侏儒变色龙但是在爬行动物演化的历史中,也存在过体型庞大的巨无霸,比如白垩纪时代的帝龟,体重就能达到2吨以上。帝龟的化石大部分的爬行动物在代谢过程中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来保持体温,所以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爬行动物能够依靠环境中的温度变化以及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来控制体温,例如它们可以在向阳和阴暗处之间移动,并通过循环系统将被环境加温过的温暖血液由体表流动至身体内部,将身体内部较冷的血液流动至身体表层,通过这样的过程,就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环境中的热量来调节体温。事实上,大部分生存于天然栖息地的爬行动物,可将身体内部的体温维持在一个很小的变化范围内。与两栖动物不同,爬行动物的表皮很厚,能够有效的防止水分散失,因此不需要一定栖息在水边。而且由于体温调节方面的特点,爬行动物实际需要的食物总量并不多,所以许多爬行动物的实际活动范围比同等体积的恒温动物要小的多。大部分的爬行动物是卵生动物,它们的胚胎由羊膜所包覆。然而,某些有鳞目爬行动物能够以卵胎生或胎生的方式直接产下后代。大部分的胎生爬行动物借由不同形式的胎盘给胎儿提供养分,这一点与哺乳类类似。6、鸟
鸟类是鸟纲动物的通称,鸟纲的全体成员均为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用气囊呼吸。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和流线型的身躯。从活动范围上看,由于具备先天的飞行优势,鸟类的身影遍布在大多数的陆地和水域,有些鸟类甚至在捕食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短暂的潜水。鸟类的食性复杂,它们的食物包括植物的花蜜、种子、果实,各种昆虫、甲壳类的各种无脊椎动物,鱼、蜥蜴、蛇、龟甚至其他鸟类。此外,有些鸟类的食谱中还包括腐肉、粪便和人类的生活垃圾等。目前已知鸟类约有余种,中国的鸟类有余种,其中特有种70多个。鸟的体型大小不一,也占据了地球上的各个生态位。最大的鸵鸟体高可达2.5米。现存鸟类中体型最大的鸵鸟
而最小的吸蜜蜂鸟体长仅5厘米。
现存鸟类中体型最小的吸蜜蜂鸟
多数的鸟在日间活动,但是也有一些鸟在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鹰、猫头鹰等)。北京城区曾经常见的长耳鸮
相当多种类的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但也有少数的鸟已经失去了飞行的能力。不能飞的鸟包括古颚总目下的鸵鸟、鸸鹋、几维鸟等多数种类、企鹅目的全部鸟类。某些生活在没有地面捕猎者的孤立海岛上的鸟类如鹦形目的鸮鹦鹉,也在演化过程失去了飞行能力。许多不能飞行的鸟类因人类到来后的过度狩猎捕捉或农业生产破坏其栖息地而灭绝,如渡渡鸟、大海雀、恐鸟等;在白垩纪末期灭绝事件前后的史前时期,也有大量鸟形恐龙和鸟类在演化过程灭亡,只留下化石痕迹,如冠恐鸟形目。鸟类有独特的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很适合飞行。鸟类复杂的呼吸系统使其能够适应高耗能的飞行运动
鸟类会利用视觉讯号和声音来进行沟通,也会进行合作繁殖及猎食。从婚配方式来看,大部分鸟类都是“一夫一妻制”的,这种关系往往会持续整个繁殖季节,有些种类的鸟也会将这种关系维持多年。大部分鸟类在孵化后,雏鸟都会由双亲共同照顾。从进化角度来看,根据古生物学的化石记录,可以确定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鸟类也是目前恐龙总目的下属中唯一存活下来的物种。因为鸟类和非鸟恐龙这两者在生物学上的构造极其相近,所以有些生物学家认为鸟类是现代还存活的恐龙。鸟类的第一次出现要追溯到中生代侏罗纪,鸟类最早的祖先是出土于中国辽宁的伤齿龙科恐龙“始中国羽龙”,而最有名的则是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始祖鸟复原图
这些鸟类远祖的身体特征是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类共有的特征,例如有牙齿,前肢(翅膀)有指爪等。在中国东北新发现的中华龙鸟和孔子鸟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和鸟类的重要一环,它们更像是有羽毛的恐龙,比始祖鸟的年代更久远。但将鸟和恐龙定为同一类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不过无论如何,至少可以确定在生物学界的主流观点中,鸟类的祖先必定是恐龙。虽然多数学者都支持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但仍然有鸟类学家对此提出质疑,并坚持鸟类起源于三叠纪的槽齿类爬行动物假说。
7、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也称为兽类,这是一类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SpeciesoftheWorld)一书在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个(8版的IUCN红皮书为个)不同物种,分布在个属,15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据最新数据显示,哺乳动物目前有多种。蝙蝠是唯一能够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它们能够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它们外型差异巨大,小至体长0毫米的凹脸蝠、大至体长米形同鱼类的蓝鲸都属于哺乳动物的类群。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哺乳动物在外在和内在上存在着的一些显著的特征,将哺乳动物与其他的脊椎动物区别开来。简单来说,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具备毛囊和汗腺,并能给后代哺乳。它们有听小骨,骨骼结构有区别于其它动物,并有独特的循环系统结构。哺乳动物是动物界里是多样化程度最高的一类。它们的身体结构根据生存环境的需求而发生高度特化。它们的外形也有着极大的差异,例如长颈鹿进化出了2米多长的脖子和能从嘴里伸出45厘米的长舌头;大象有一条像人手一样灵活的长鼻子;海豚的外形特征几乎与鱼类完全相同;蝙蝠能够借助由手掌特化而成的翼在空中真正的飞行。长颈鹿特殊的脖子结构使其能够有更好的视野以及取食更高处的食物哺乳动物是动物界物种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作为一类恒温动物,它们具备能在较寒冷的环境里保持活动能力,而汗腺等器官可以帮助他们在炎热的环境里控制体温,因此它们能够适应各种不同温度和地形的生存环境。从热带草原上的羚羊到极地的北极熊再到高山上的鼠兔和沙漠中的骆驼,到处可以见到哺乳动物的身影。虽然这一类群的动物主要在陆地上生活,也有一些种类已经适应在陆地以外的环境中生活,如飞行的蝙蝠和在海洋里生存的海豹、海豚等。北极熊庞大的体型和厚厚的脂肪层使其能够在寒冷的极地生存02拓展阅读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有大家最为熟悉的各类动物,无论是凶猛的虎豹豺狼,还是相对比较温顺的食草类动物;无论是看上去懒惰的树懒,还是聪明伶俐的灵长类;无论是夜空中飞翔的蝙蝠,还是海洋中自由遨游的鲸与海豚……说起哺乳动物,我们总能想到各种有趣的事儿。
但是,随着哺乳动物学的研究与发展,近些年来不断有哺乳动物的新物种被发现,这令人们兴奋不已,而且有许多大型哺乳动物被不断发现,例如奥氏鳁鲸、小黑貘。这些研究成果还不乏中国科学家的身影,例如李成、范朋飞、赵超等人发现的白颊猕猴、天行长臂猿,还有我们馆的张博士发现的北京宽耳蝠。
为了让广大的爱好者能够深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动物学知识,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讲堂曾经在年连续四周,由我馆的张劲硕博士讲授“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与保护”的专题讲座,内容分别是:
哺乳动物研究的历史
哺乳动物的基本生物学知识
哺乳动物的种类
哺乳动物的现状与保护
0国家动物博物馆大课堂·动物类群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的馆藏标本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有趣且珍贵的动物身影,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它们。(点击图片可阅读原文)国家动物博物馆濒危动物展厅国家动物博物馆鸟类展厅04本节反馈评价1.下面各组动物中,都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A、鱼类、鸟类B、两栖类、昆虫类C、爬行类、哺乳类D、鸟类、哺乳类2.海豹、海豚、鲸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哺乳动物,它们的呼吸方式是A.用鳃呼吸B.用肺呼吸C.用气囊呼吸D.用皮肤呼吸.家鸽最发达的肌肉附着在()A.胸部B.两翼C.尾骨D.后肢骨4.下列家兔的生理特点与其食性有关的是()A.身体被毛B.盲肠特别发达C.心脏分四腔D.用肺呼吸5.有关青蛙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B.青蛙的幼体叫蝌蚪,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C.青蛙跟我们一样不需要冬眠D.青蛙在其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呼吸器官6.下列关于鳄鱼的形态和习性的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A.全身覆盖鳞片 B.体内受精,卵生C.恒温 D.用肺呼吸7.比较下列动物形态特征,找出属于鱼类的是()A.鲸鱼B.娃娃鱼C.鳄鱼D.鳙鱼8.找出下列归类正确的一组是()A.鳙鱼、带鱼、海豚、鲸均属于鱼类B.蟾蜍、娃娃鱼、蝾螈均属于两栖类C.燕子、孔雀、蝙蝠均属于鸟类D.乌龟、避役、蜗牛均属于爬行类下期预告《怎样做实验题》
齐心抗疫国家动物博物馆与你同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