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辣恭喜你站在了鄙视链最底端

严重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浅析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18921.html

闲篇儿

主播

张钰良出品

惟物论FM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食辣史》,讲的是我们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看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挺有意思,所以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曹雨,书里面并没有作者简介,但是我后来查了一下,曹雨先生应该中山大学的一位学者。他本身是在广州长大的,但广州其实不是一个传统吃辣的地方,所以他能写出来一本中国人吃辣的历史,我觉得这本身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儿。

不过说到这本书,我还是得吐槽两个地方:一个是作者为了考证一些历史,查了大量的资料,这个过程当然无可厚非,因为要追求严谨。但是我觉得这些资料被列举得有点儿多,所以让这本书显得有些枯燥。如果能写得深入浅出一点儿,也许这本书可以更有意思,更好看。第二个要吐槽的地方是整本书的逻辑,我觉得有点儿乱。所以看完书之后,我就把自己想和大家聊的内容,大致梳理成了几个版块来说。

《中国食辣史》

首先我们来说,辣椒这东西是哪儿来的。

现在咱们说起辣椒,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估计没有多少人从小到大一直都没吃过,哪怕不爱吃,肯定多少也吃过一点儿。爱吃的就更甭说了,比如像我这种,几乎就是无辣不欢,而且以前还被一个四川的朋友说过,我是他见过的所有外省人里面最能吃辣的,我为这个说法得意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还是跟我假客气。不过我特别能吃辣,这个的确是事实。而且我发现现在不光是我喜欢吃辣,我身边的好多朋友也都喜欢吃。据说现在全国吃辣的人,能有五亿之多。可是别看有这么多人吃辣,但是辣椒这东西,它其实不是中国原有的农作物。

其实要说起来,我们现在能吃到的很多蔬菜水果,原本都不是中国的东西,都是在历史上不同时期从国外引进过来的,这其中有过几个次外来农作物引进的高峰。

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中国的农作物

第一个高峰是在西汉时期,那时候张骞通了西域,带回来了香菜,它在过去被叫作胡芫,因为香菜还有个别名,叫芫荽。还有大蒜,过去叫胡蒜;核桃,过去叫胡桃;黄瓜,以前叫胡瓜;还有胡椒,这个一直没改名字。这些东西一听就是外来的,都带个胡字。这个胡字,我们都知道,是中国在古代对外族的称呼。

第二个引进农作物的高峰是唐朝,经过丝绸之路这么传过来的,有菠菜,西瓜,还有胡萝卜之类的东西。

第三个高峰,是明朝末年,那时候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了,然后随着全世界的大航海,从欧洲那边带过来一些东西。比如说番茄,菠萝,豆角,玉米。说到玉米,它以前还有个特别萌的名字,叫“玉蜀黍”,也不知道当时是谁给它起了这么个名字,土洋土洋的。

再后来,清朝也引进过一些农作物,比如洋白菜,洋葱之类的。都带个洋字。

那么辣椒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呢?其实就是在明朝末年,和那个“玉蜀黍”来到中国的时间差不太多。

原产自南美的辣椒

辣椒其实原本是美洲的农作物。在年的时候,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同时也就发现了当地的辣椒,但是第一次去,他并没把这种东西带回来。等到第二次再去的时候,年,他随船的医生才把辣椒带回了葡萄牙,因为那个医生觉得辣椒有药用的价值。

在当时的15世纪到16世纪,像葡萄牙,西班牙这些国家的船只都要出海,一方面为了做贸易,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在搞殖民。当时这些出海的船只,都要停靠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进行补给,所以借着补给的时候,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来了个互通有无之类的交流,结果这两个国家就都有了辣椒这种东西。

由于那时候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跟中国都有贸易,所以在明朝的隆庆到万历年间,他们先后从东南沿海一带,比如说浙江的宁波,福建的泉州,广东的广州,从这些地方,就把辣椒传入了中国。因为当时的陆路交通远远没有今天这么方便,运东西主要靠水路,所以这几个港口城市在过去都是比较发达的地方。

大航海时代西班牙绘制的海图中的亚洲

这辣椒是传进来了,可是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好像也没跟咱说明白辣椒是干什么用的,结果咱们这边挺长时间也不知道它能吃,就知道它开白花,结一种红色的小果子,还挺好看。那么好看的东西,咱就干脆看着吧,所以我们就把辣椒一直都当成观赏花卉来养,种植范围也是特别小。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做了研究,发现这东西能入药,然后就把辣椒写进了药谱里面。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才有人愿意去种它,但是种植的范围还是不怎么大。不过这时候,辣椒倒是通过长江,珠江,运河开始往内地传播了,这一路上就经过了广西、湖南、湖北、安徽、云南、贵州这些地方。路线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但是,甭管在哪儿,都没人吃这东西。

那我们就接着来说今天第二个版块的内容了。到底是哪儿的人最先开始吃辣椒的呢?

可能大家还真想不到。这个地方是贵州。

可能有的朋友就会纳闷儿了,这辣椒明明是从东南沿海上的岸,然后一路往西、往北这么传播,贵州差不多已经是离辣椒上岸的码头最远的地方了,怎么反倒是最远的地方先开始吃呢?

这件事儿,和距离还真没什么关系。贵州老百姓吃辣椒,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要用辣椒来代替盐。

盐这东西我们不用多说了,肯定是离不开它。但是当时的贵州并不产盐,想吃盐就只能从外地运过来。但是贵州的交通特别不方便,如果从外地运盐过去,成本很高,卖得就贵,所以很多老百姓就不太能吃得起。但是不吃又不行,那么怎么办呢?只能用别的东西来代替盐。

当时的老百姓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说在饭菜里放点儿草木灰之类的东西。最后试来试去,觉得辣椒这东西挺不错,而且还有一些酸的东西也能用。所以当地人后来干脆把酸和辣给结合起来作为调味,开始吃酸辣的东西,而且这种口味也一直在贵州被保留到了现在。

酸辣成了贵州美食的一大特色

贵州老百姓最开始吃辣椒是在康熙年间,但那会儿还处于试错的阶段,没有大范围地吃。等到了乾隆的时候,整个贵州就已经普遍都吃辣椒了,这就说明辣椒已经被贵州的老百姓所认可。再往后,吃辣椒的这股风儿,就开始往旁边的省份蔓延,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四川。

可能这就会有人问了,四川老百姓吃辣椒,是不是也因为吃不上盐啊?其实不是。四川当地有盐矿,而且还不止一个。四川朋友吃盐,完全是因为他们口味儿太重。

其实在辣椒进入中国之前,我们虽然没有吃辣这么一说,但是吃的东西,也并不都是清汤寡水,因为咱们的饭菜调味儿里面,有一种和辣相似的味道,叫作辛。这辛是一种什么味道呢?就是葱、姜、蒜、花椒、韭菜,我们在吃这些东西时候,吃到的那种刺激性的味道。

刚才我说了,四川同胞口重,没有辣椒之前,他们就喜欢用花椒、姜这些东西调味儿。后来看人家邻居贵州开始吃辣椒,心说这东西看着不赖,那我也试试。结果他们就把辣椒和花椒给扔一块儿调味儿了,从那时候开始,就有了咱们现在的麻辣口味。而且从此之后,临近的其他省份也都陆续开始吃辣,辣椒也被大面积地种植了。之前的观赏花卉现在终于是变成菜了。

除了代替盐之外,贵州老百姓最先开始吃辣椒,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需要用辣椒下饭。

当时的农业技术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老百姓基本上就是看天吃饭,年景好,那不用说了;要是年景不好,吃不饱饭也是常事儿。所以在过去那个时候,一旦粮食不足了,就得牺牲副食,保障主食。但是光吃主食,咱说实在话,谁也咽不下去。那怎么办?就得用重口味的调味儿副食进行搭配,也就是咱们说的,得想办法下饭。大家可以想想,现在咱们吃饭,什么口味的菜最下饭?肯定首选就是咸的,酸的,辣的东西。所以辣椒还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

用辣椒下饭是人们开始吃辣的重要原因

其实这种情况的产生,说到底,还是因为当时的贵州在各个方面都欠发达。如果当时的贵州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而且老百姓也有钱,很有可能不会选择吃辣椒。就比如说东南沿海地区,假如说当地缺盐了,因为交通方便,完全可以从别处运过来,或者干脆用海产品也能代替盐。但是贵州真的是没办法,只能选择吃辣,而且还把周边的地方都给传染了。

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就是这些后来吃了辣的地方,比如说四川、湖南,当然也包括贵州,这些地方,并不是全省所有的人都吃辣。真正吃辣的区域,其实还是主要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在城市里面,人们吃辣还是比较少的。

这就要说到我们的第三个版块的内容了,饮食的阶级问题。

当然,现在没有什么阶级一说了,而且大家的经济条件都比以前好了,想吃什么也都能买得到,但是在过去可不是这样的情况,过去的饮食也是有阶级划分的。比如咱们大家最熟悉,也最常听说的官府菜,就是上层饮食阶级的一个代表。

官府菜一般有几个特点:一是它讲究套路,什么八冷八热,四菜一汤,得成套,得按套路来。要是东拼西凑出来一桌菜可不行,人家要讲究搭配。

第二个特点,就是做菜的时候,厨师经常会用到干货,比如海参,燕窝这些东西,得体现出来食材的奢侈。

第三个特点,就是这些菜的调味儿相对中庸,得让更多的人能接受,不会过度地偏向某一种地方特色,更不会用那些容易让人反感的食材,比如狗肉,鳄鱼肉之类的,人家都不会用。而且这些菜的口感都比较软糯,因为当官的人一般岁数都比较大,得照顾人家牙口不好。

官府菜口味比较中庸,不会使用味道较重的食材

另外最重要的,这些菜里面几乎不怎么使用辣椒这种刺激性很强的食材,因为他们觉得辣椒味道太重了,会破坏食材原有的味道,所以不愿意吃。甚至过去那些社会上层阶级的人,认为辣是一种低贱的味道,不屑于吃。但是这要是换到今天,可能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会觉得这种低贱的味道才是人生挚爱。

那么在官府之外,普通老百姓在过去都吃些什么呢?以前大家可以选择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农民一般吃的比较多的就是粗粮,杂粮。而且他们为了食物能长期保存下来,为了让它不变质,还做了好多咸肉,腌菜之类的东西。等有了辣椒以后,他们就觉得辣椒特别符合自己的饮食需求,所以就把辣椒也添加到他们的食谱里面了。

在农民之外,城市里的老百姓在饮食方面的习惯介于农民和官府之间,不至于每天都吃粗粮腌菜,但也不会经常吃重口味的辣椒,多少还是要讲究一点儿食材本身的味道。像成都、昆明、武汉、长沙这些城市,一直到了民国末年,饭馆儿里面的菜,大多也都是不辣的。所以说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吃辣都是中国社会中下阶层特有的饮食习惯。

但是在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了,阶级这个东西不存在了,饮食文化的阶级也跟着就被打破了,吃辣这件事儿也就变得比之前更广泛。刚才提到的成都、武汉、长沙这些地方,吃辣的饭馆儿开始慢慢变多了,毕竟辣椒是又下饭,又解馋。但是这种吃辣的习惯,仍然只局限在当地,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传统吃辣区,它并没有向全国蔓延。

那么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全国人民都吃辣了呢?大概要从年开始算起。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聊的第四个版块的内容了。

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改革开放,在这之前的一年,又恢复了高考,所有的人口政策都在慢慢放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城务工、上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咱们国家的城镇化率,比改革开放初期翻了三倍还多。

这么高的城镇化率,这么多的移民,肯定就会对一个地方原有的文化进行冲击和改变。虽然这些移民也会被他们所在的城市进行同化,但不得不说,他们仍然有很多地方是很难被同化的,饮食就是最典型的一个方面。

城镇化和人口流动让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着变化

我以前说过,饮食是一个人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乡愁,在外面漂了很多年,我们可能会改变很多生活习惯,但是吃东西的口味却是非常难改变的。就拿我来说吧,我在之前节目里说过,天津早点的花样特别多,尤其是煎饼馃子特别好吃。但是来了北京之后,我就吃不着了。在北京,现在的早点只能吃面包牛奶,鸡蛋灌饼,还有那些不正宗的小笼包,这让我特别头疼。不是说这些东西好不好吃的问题,而是真的吃不习惯。其实午饭晚饭都还好,吃什么都行,我也属于那种不挑饭,走到哪就能吃到哪的人,但是唯独早上,只习惯吃天津的早点。可是别看天津北京这公里,就是吃不着,没有卖的。

其实在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有非常多的人像我一样,想吃家乡的东西,却吃不到。但是像四川、湖南这些地方出来的朋友就比我幸运,因为这些地方本身就是人口大省,出来工作和上学的人也多,人一多了,就有老乡在外面开餐厅,做这些川菜、湘菜。虽然他们可能也会照顾当地人的口味,做一些改良,但不至于说完全吃不着。这样的餐厅开多了,其实也就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了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辣,喜欢上辣。

四川的火锅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辣

另外这三四十年过来,吃辣,现在已经慢慢在年轻人当中变成了一种流行趋势,甚至都开始具有社交功能了,有时候不能吃辣会被人鄙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比如说我今天想约个朋友吃饭,跟人家商量吃什么,商量之后的结果就是吃辣去吧。为什么要吃辣呢?可能一方面是真的想吃,因为它解馋;另一方面,我们俩人得互相炫耀一下自己吃辣的能力,看看谁更能吃辣。

说到这儿,还得跟大家补充一个小科普。辣其实不是一种味道,也就是说,它不是味觉,而是一种痛觉。吃辣是一种良性的自虐,这就跟喝酒差不多,都是通过自虐的方式,获取一种朋友之间的认同和归属感。所以说,现在全民吃辣的这股风潮,实际上是由那些原本就吃辣的人和他们的朋友一起创造出来的现象,而不是说由某个群体单一促成的。

作者在书里还提到一个现在全民吃辣的原因,他认为现在的外来移民很多,但是都不怎么不做饭,赚钱又少,所以选择吃辣的东西,因为辣的东西相对更便宜。这个观点我是不认同的。现在都年了,肯定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吃辣这件事儿了,我觉得现在吃不吃辣和经济因素没有太直接的必然联系,更何况现在吃辣也不便宜,所以还是得从社会的角度去分析。

其实我们刚说的这些内容,可能有细心的朋友一算账就会发现,全国人民真正开始大规模吃辣椒,其实也只有三四十年的时间。如果把咱们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做一个时间上的梳理,总结起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明朝末年的时候,辣椒由东南沿海地区进入中国,但是当时没人吃,被当成观赏花卉来养。后来大家发现了药用价值,开始小范围种植,而且沿河道开始往内地传播。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最先由贵州开始吃辣椒,因为那里的老百姓要用辣椒代替盐,也因为要用辣椒搭配主食,下饭。然后这个情况就开始往临近的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这些地方蔓延。

后来到了清末、民国的阶段,吃辣就已经比较普遍了,开始形成了咱们今天印象里面的传统吃辣的区域。但是这些区域里面的大城市,对辣椒还是没有那么热衷,而且吃辣椒这件事儿还是和阶级挂钩的。等新中国成立了,阶级被打破了,传统吃辣区域里面的大城市也开始吃辣了。

改革开放以后,全民吃辣的风潮开始兴起

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流动,以及多方面社会性的因素,终于形成了今天差不多全民吃辣的盛况。这前前后后,其实总共也就年的历史。

最后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吃辣的心得,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吃辣,什么时候不建议吃辣。我个人觉得,吃一些腥味儿或者说是异味儿比较重的东西,可以加辣椒,比如说动物内脏之类的东西,辣椒可以很好地掩盖掉那种让人不太喜欢的味道。即便不加辣椒,烹饪这种食材一般也都调味儿比较重,大肠刺身永远都只是个传说。

但是尝鲜的时候,尽量不要加辣椒,比如特别新鲜的海鲜,比如在夏天我们去云南,吃那种刚摘下来的新鲜的松茸,还有别的新鲜的蔬菜等等,吃这些东西的时候建议不加辣椒。因为一加辣椒,就把原本我们要吃的鲜味儿给掩盖掉了,本来挺好的食材,被辣椒弄得就有点儿浪费了。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

-END-

每周更新,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hw/5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