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留热(constantfever):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
弛张热(remittentfever):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
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等。
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护理措施:
一、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体温超过39℃,选用局部冷疗,可采用冷毛巾、冰袋、化学致冷袋,通过传导方式散热;体温超过39,5℃,选用全身冷疗,可采用温水擦浴、乙醇擦浴方式,达到降温目的。药物降温是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性及血管扩张、出汗等方式促进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使用药物降温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疾病者应防止出现虚脱或体克现象。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二、加强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②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③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是否消除,发热的诱因可有受寒、饮食不洁、过度疲劳;服用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老人婴幼儿、术后病人等。
④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査结果。
⑤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变化。
⑥观察四肢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
⑦观察是否出现抽搐,给予对症处理。
三、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鼓励少量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鼓励病人多饮水,以每日ml为宜,以补充高热消耗的大量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四、促进病人舒适:
①休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高热者需卧床休息,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适当休息。为病人提供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合适的休息环境。
②口腔护理,发热时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于病原体生长、繁殖,易出现口腔感染。应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③皮肤护理,退热期,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者,应协助其改变体位,防止压疮、肺炎等并发症出现。
五、心理护理:
①体温上升期,病人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此时病人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给予精神安慰。
②高热持续期,应注意尽量解除高热带给病人的身心不适,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③退热期,满足病人舒适的心理,注意清洁卫生,及时补充营养。
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