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医考口腔每日一分第78日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550.html

临床表现

1.发热的分度根据体温的高低不同,将发热分为如下四度:

1)低热:温度为37.3℃~38℃。

2)中等热:温度为38.1℃~39℃。

3)高热:温度为39.1℃~41℃。

4)超高热:温度为41℃以上。

2.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常见热型及临床意义自发病起可分为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

1)前驱期:根据发热病因的不同,张

博士

医考

搜集整理此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表现各异,多数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四肢酸痛和食欲缺乏等。

2)体温上升期;有骤升和渐升之别,体温骤升者常伴有寒战,见于肺炎球菌肺炎和疟疾等;渐升者则开始先呈低热,数天内上升到高热,见于伤寒等。

3)高热期:指发热的最高阶段,可见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和心跳加速等。其持续时间随病因不同而异,如疟疾仅数小时,肺炎球菌肺炎为数天,而伤寒可达数周。其体温曲线即热型亦因病因不同而异,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特殊热型,但由于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解热药的应用及个体的差异等原因,有时热型可不典型。常见的热型如下:①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和伤寒等;②弛张热:因常见于败血症,故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而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除见于败血症外,还可见于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③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骤降至正常,经过1天至数天后,又骤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④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交替发作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⑤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骤然升高,持续数天后又骤降,如此反复发作。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⑥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炎等。

4)体温下降期:此期常表现多汗和皮肤潮湿。有骤降和渐降两种方式。体温在数小时内降至正常为骤降,如间歇热型和回归热型,常见于疟疾、肺炎球菌肺炎和输血反应等。体温在数天内降至正常为渐降,如波状热型,常见于伤寒、风湿热等。

----引自《张博士医考红宝书口腔执业含助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hw/49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