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
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新生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称为败血病。它是新生儿期常见而又严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
新生儿败血症产生原因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皮下血管丰富,任何轻微感染都会很快通过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散到全身导致败血病。新生儿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地方,如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的黏膜以及脐带等都是细菌入侵的门户。也有可能是宫内感染或分娩时感染。
如何应对新生儿败血症1:特别注意保护好宝宝的皮肤、黏膜和脐部,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揩洗新生儿口腔和皮肤,免受感染和损伤。
2:当母亲患有乳腺炎或其他严重疾病时,要暂停给宝宝哺乳,可将奶汁挤出来煮沸后再喂。
3:如无特殊情况,应坚持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有生长因子和抗体,有利于婴儿抵抗疾病。
经常为小宝宝做一些全身性的按摩,不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预防全身性感染疾病,还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患败血病所具有的高热、寒战、白细胞增高等表现,在新生儿期的表现不一定典型,因此要注意观察。若宝宝有异常表现,如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或拒奶、无原因哭闹、烦躁或哭声低微及不哭、对外界反应低下、少动等,应及时就医诊治。
吴光驰教
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首都儿研所营养研究室研究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医院知名专家出诊。
长期从事儿科临床保健及儿童营养研究,特别在母乳喂养、佝偻病防治、维生素A、D及钙的补充、儿童高血压、儿童肥胖防治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擅长儿童保健及儿童营养性疾病的诊治。对诊治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抗D佝偻病、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及儿童肥胖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发表科研论文50多余篇,参与撰写科技著作1部,科普著作7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