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妈说
近期,全国各地持续降温,给各类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医院儿科门诊都人满为患。目前,家长们一定要着重提防以下这4类传染疾病:
一、流感据调察显示,全国儿科门诊12月1-15日流感病毒检验阳性率达58%,比10月份增加了%,其中,89.7%为乙型流感病毒感染。
乙型流感,是由乙(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
症状识别:
学龄儿童大多与成人表现相似:起病快,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伴有畏寒,四肢肌肉酸痛,再出现嗓子哑、干咳等,容易出现肚子痛、拉肚子等,甚至可能被误以为“吃坏肚子”;
婴幼儿因表达能力差,表现跟其他一般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较难区分。但通常家庭成员一起患“感冒”,呈现一大家人前后发病、症状相似,但婴幼儿病情进展快,因呼吸道狭窄,感染后易发生喉炎、肺炎等并发症,就要格外注意。
出生小于6个月小婴儿,一般情况下发病较少。如果母亲本身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缺乏免疫力,患儿感染后表现类似败血症:全身症状严重,少吃少动,整日嗜睡,可发生呼吸停止等严重后果。所以一般情况下小婴儿不容易得病,但是一旦得病必须马上就诊。
二、诺如病毒近日诺如病毒到了高发期,有不少的幼儿园都接连中招。
据中国疾控中心统计:年以来,单北京可统计到的接报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起,其中82起发生在幼儿园及学前机构。
说起这个诺如病毒,和宝宝常见的轮状病毒感染类似,也会引起宝宝腹泻。它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寒冷时节更易高发。
诺如病毒感染病情轻,死亡率低,但发病率高,传染性强,需要重视。
症状识别: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24至48小时,主要是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腹痛,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后遗症。呕吐、腹泻严重容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传播途径包括—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患者呕吐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病程一般为2-3天,但病毒排泄会延续2星期左右。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诺如病毒药物,出现呕吐、腹泻症状,需要化验大便排除细菌感染,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
诺如病毒虽然来势汹汹,看上去很恐怖,但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用药治疗,避免宝宝发生脱水,很快就可以自愈。做好预防,注意宝宝的饮食和个人卫生,宝妈也不用太过担心。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两个疾病,源于同一个恶魔: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
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以柯萨奇病毒和EV71为主。
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也可经接触污染环境或器具传播。
婴幼儿尤其是
3岁以下的孩子很容易被感染,
潜伏期一般为4到7天!
源头相同,症状却不一样
家长别弄错了!
1、疱疹性咽峡炎
发病区域主要在
嘴巴周围,以及嘴唇内、舌头等多部位的口腔黏膜上,
出现针头大小的小疱疹,
有的患儿还会伴有全身性的皮疹。
皮疹颗粒不是小水泡,更像一个小红点。
嘴里的疱疹可能形成溃疡,
导致孩子不肯吃饭,
家长要给孩子吃一些清凉的东西,
孩子吃完后,最好用淡盐水漱口,
防止细菌通过溃疡伤口进入身体。
2、手足口病:
除了发热和口腔出现疱疹外,
手心、脚心也会出现红色的皮疹。
有些孩子7~10天就可自愈。
但也有孩子感染情况严重,
3~5天里病情就急剧变化,
可能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甚至出现死亡!
如果出现呕吐、抽搐、嗜睡、头痛、走路不稳、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症状,
医院!
痊愈后有被再次感染可能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患病
痊愈后依然还会再次被传染。
学校要做好室内环境的通风和环境卫生,
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地方。
来医院就诊时,最好大人小孩都戴上口罩,
大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病毒,
自身可能不发病,
但会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的预防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不必惊慌,
一医院治疗,
并等孩子痊愈后由医生批准再回到幼儿园去,
避免孩子交叉传染。
提醒家长朋友们,面对各类流行性病毒,请不要恐慌,做好居家护理,学会观察孩子变化,并主动告知医生曾经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及时就诊!
图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长有任何育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白癜风治疗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