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总班传染病学历届卷子

压缩包见文末

07年试卷

填空:

1.传染病学特征。

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流脑、乙脑、霍乱、猩红热的表现、分期、分型。

乙脑分期:初期(初热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流脑分型: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

猩红热分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临床特征: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

霍乱分期:吐泻期、脱水期、恢复期(反应期)

分型:轻、中、重型

3.首选药物:青霉素

4.隔离天数、隔离结束指证。

流脑:病人应呼吸道隔离至病后7日,对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日

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日

5.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简答题:

1.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四高:高度乏力、纳差、黄疸、出血倾向。

体征:肝浊音界缩小、腹水征阳性、高度黄疸、大片瘀斑。

并发症:肝性脑病、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严重感染,胸腹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2.艾滋病分期、各期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期:类似血清病的症状: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口腔食道溃疡、关节肌肉痛、头痛、厌食、恶心、腹泻等

无症状感染期:临床无任何症状,血清抗-HIV阳性,有传染性,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艾滋病期:

①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10%),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

②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原虫感染(刚地弓形虫)、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细菌感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真菌感染(卡氏肺孢子菌)、肿瘤(kaposi肉瘤)

③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3.流行性出血热的三大症状及五期过程。

三大症状: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五期经过:

①发热期

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和全身酸痛

充血与出血:眼球结膜及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皮肤出现显著的潮红充血,似醉酒貌

渗出与水肿:表现在球结膜水肿、腹水

肾损害、肝脏损害

②低血压休克期

热退病重是本病特点,休克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血压下降,脉搏加快或细数

?可有意识障碍

?末梢循环障碍

?少尿或无尿。

③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在~ml为少尿倾向,少于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

④多尿期

每日尿量超过ml为多尿,但尿量增至每日ml即开始进入多尿期,重者24小时尿量可达0~0ml。

⑤恢复期

尿量逐步恢复为m1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体力增加,一般需1~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病例分析:

流行性脑膜炎暴发型(诊断依据、检查项目、治疗)

检查项目:

①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占80%~90%,有DIC者常见血小板↓

②CSF检查:压力↑,外观浑浊或呈米汤样,白细胞和蛋白↑,糖和氯化物↓,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③细菌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培养(金标准)

④免疫学检查

⑤其他:PCR、RIA、

⑥快速非特异性方法

治疗:

1、休克型

①抗菌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G,常联合应用氯霉素或头孢菌素

②抗休克治疗: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④DIC治疗:及早应用肝素,同时应输入新鲜血、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以补充被消耗的凝血因子

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如心率明显增快时可用西地兰。

2、脑膜脑炎型

①抗菌治疗

②脱水治疗:20%甘露醇,注意补充电解质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④防治呼吸衰竭:吸氧、脱水治疗,必要时可做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呼吸

⑤对症治疗

08年试卷

一、单选(1*30)

基本题库里面的

隐性感染比例大的意义

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

二、多选(2*5)

1.钩体病分型(5型)

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肾衰竭型

2.传染病学特征(4个)

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3.EHF(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血象(WBC↑,NEU↑,Hb↑,Plt↓,异性淋巴细胞5%~14%)

4.艾滋病抗体与传染性(有无中和抗体)

抗体:核心抗体(抗-gp24)、薄膜蛋白抗体(抗-gp和抗-gp41)、抗多聚酶抗体(抗-gp64和抗-gp31)

5.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高度乏力、高度纳差、高度黄疸、高度出血倾向。

早期出现肝性脑病。

三、填空(1*30)

1.传染病三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EHF传播途径(5条)

呼吸道传播(主要)、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虫媒传播、人--人传播

3.伤寒临床表现(6条)

①高热(稽留热)

②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无欲貌)

③消化道症状

④循环系统中毒症状(相对缓脉)

⑤皮疹(玫瑰疹)

⑥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

4.乙脑三关,其中什么是最常见死因

高热、抽搐、呼吸衰竭

流脑分期

5.甲肝、戊肝消化道传播,乙丙丁血液、体液传播

6.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抗体的人称

患者、隐性感染着、病原携带者、潜伏感染着

四、简答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7)p

1、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

2、慢性肝炎:轻、中、重度

3、重型肝炎;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慢性重型

4、淤胆型肝炎

5、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性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

6、肝炎病毒携带者

艾滋病期表现(6)

1、全身性症状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10%),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

2、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的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3、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包括肺孢子菌、弓形虫、隐孢子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

4、因免疫缺陷继发肿瘤

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5、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

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暴脑休克型的治疗原则(7)

①抗菌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G,常联合应用氯霉素或头孢菌素

②抗休克治疗: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④DIC治疗:及早应用肝素,同时应输入新鲜血、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以补充被消耗的凝血因子

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如心率明显增快时可用西地兰。

五、病例分析(10)p

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诊断,诊断依据,检查项目,确诊手段,最佳治疗方案)

重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降至40%以下,血清总胆红素迅速上升

治疗:

1、休息:绝对卧床

2、饮食:尽量减少食物中的蛋白质,避免过高热量,防止脂肪肝。

3、一般和支持治疗

4、对症治疗

出血:止血药、鲜血浆、鲜血。

肝性脑病:及早用脱水剂,针对发病机理治疗。

继发感染:胆道(G-菌)、腹腔(G-菌或厌氧菌)。

肾功能不全:扩容。

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素。

5、肝移植及人工肝支持治疗。

南京大学年传染病学试题选择:25单选+5多选填空:1.传染病学特征。2.流脑、乙脑、霍乱、猩红热的表现、分期、分型。3.首选药物。4.隔离天数、隔离结束指证。5.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简答题:1.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2.艾滋病分期、各期临床表现。3.流行性出血热的三大症状及五期过程。病例分析:流行性脑膜炎暴发型(诊断依据、检查项目、治疗)

09回忆版

10级回忆版

总论PPT重点

一、隐性感染最常见的表现

?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

?不出现临床症状

?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二、显性感染结果

1、获得巩固免疫力,病原体被除。

2、免疫力不巩固,易再受感染。

3、携带者。

三、病原携带状态

共同特点:不出现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四、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

五、能否致病取决于两个因素

病原体致病能力、机体的防御能力

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

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七、潜伏期的临床特点

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八、甲类传染病

霍乱、鼠疫

九、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十、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感染病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背诵版

填空

传染病学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

能否致病取决于两个因素:病原体致病能力、机体的防御能力

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

乙类传染病:伤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感染病降低发病率的关键措施

流脑、乙脑、霍乱、猩红热的表现、分期、分型。

乙脑分期: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流脑分型: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

猩红热分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临床特征: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

霍乱分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恢复期(反应期)

分型:轻、中、重型

狂犬病(典型,狂躁型)分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隔离天数、隔离结束指证。

流脑:病人应呼吸道隔离至病后7日,对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日

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日

伤寒:体温正常15天或每隔5天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霍乱:严格隔离直至症状消退,隔日粪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

麻疹:出疹后5天,有呼吸道并发症的延长至10天

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

钩体病分型(5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肾衰竭型。

EHF(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血象(WBC↑,NEU↑,Hb↑,Plt↓,异性淋巴细胞5%~14%)

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征性变化:热退病重;多尿早期表现每日尿量大于ml,多尿晚期表现每日尿量大于ml,氮质血症逐步下降

百日咳治疗首选:红霉素

钩体病:青霉素

流脑:青霉素G

伤寒:喹诺酮

血吸虫:吡奎酮

关于培养:

霍乱弧菌:普通培养基;碱性蛋白胨培养基

关于传染源:

流行性出血热:鼠

乙脑:猪(传播途径是蚊虫)

钩体病:鼠和猪

非典:飞沫传播(传播途径)猩红热水痘

艾滋病抗体与传染性(有无中和抗体):核心抗体(抗-gp24)、薄膜蛋白抗体(抗-gp和抗-gp41)、抗多聚酶抗体(抗-gp64和抗-gp31)

传染病三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HF传播途径(5条)呼吸道传播(主要)、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鼠咬)、母婴垂直传播(胎盘)、虫媒传播(螨)

伤寒极期临床表现(6条)

①高热(稽留热)

②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无欲貌)

③消化道症状

④循环系统中毒症状(相对缓脉)

⑤皮疹(玫瑰疹)

⑥肝脾肿大(中毒性肝炎)

伤寒临床六大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

乙脑三关:高热、抽搐、呼吸衰竭;其中呼吸衰竭是最常见死因

乙脑极期临床表现: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循环衰竭、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阳性)。

甲肝、戊肝消化道传播,乙丙丁血液、体液传播。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抗体的人称:易感人群?

患者、隐性感染着、病原携带者、潜伏感染者

抗HIV药物三大类: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HAART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三联:2种核苷类抑制剂+1种蛋白酶抑制剂

霍乱治疗关键: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血吸虫临床表现:

急性期:发热,肝大和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

慢性期:腹泻和肝脾肿大为主。

晚期:门静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简答

(7)p

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亚急性重型;慢性重型

淤胆型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性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

肝炎病毒携带者

2.

症状:四高:高度乏力、纳差、黄疸、出血倾向。

体征:肝浊音界缩小、腹水征阳性、高度黄疸、大片瘀斑。

并发症:肝性脑病、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出血、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严重感染,胸腹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μmol/L;胆、酶分离;凝血酶原活动度<40%;白蛋白下降;胆碱脂酶(CHE)下降。

2.艾滋病分期、各期临床表现。

急性感染期:类似血清病的症状: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口腔食道溃疡、关节肌肉痛、头痛、厌食、恶心、腹泻等

无症状感染期:临床无任何症状,血清抗-HIV阳性,有传染性,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1、全身性症状: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10%),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

2、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的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3、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包括肺孢子菌、弓形虫、隐孢子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

4、因免疫缺陷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5、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3.流行性出血热的三大症状及五期过程。

三大症状:发热、出血、肾脏损害

①发热期

发热、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和全身酸痛

充血与出血:眼球结膜及颜面部、颈部和上胸部皮肤出现显著的潮红充血,似醉酒貌

渗出与水肿:表现在球结膜水肿、腹水

肾损害、肝脏损害

②低血压休克期

热退病重是本病特点,休克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血压下降,脉搏加快或细数

?可有意识障碍

?末梢循环障碍

?少尿或无尿。

③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

④多尿期

每日尿量超过ml为多尿,但尿量增至每日ml即开始进入多尿期,重者24小时尿量可达0~0ml。

⑤恢复期

尿量逐步恢复为m1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体力增加,一般需1~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4.

少于m1为少尿,少于50m1为无尿

原则:稳,促,导,透

1、稳定内环境

⑴严格控制输入量:量出为入,宁少勿多。

⑵控制氮质血症:供给充分热量,减少蛋白分解,给予高糖、高维生素、低蛋白饮食。

⑶有酸中毒时纠酸。

限制钠盐的摄入,根据血钾及心电图变化限制或适量补充钾盐。

2、促进利尿

⑴20%甘露醇减轻肾间质水肿。

⑵高效利尿药物速尿;酚妥拉明或山莨菪碱,每日2-3次,静脉注射。

⑶利尿合剂酚妥拉明60mg、多巴胺30mg、速尿mg+10%GSml,每日1-2次。

3、导泻和放血疗法

常用甘露醇25g,每日2-3次日服。或硫酸镁25g或中药大黄20-30g煎水口服。

放血疗法:高血容量综合症引起急性心衰、肺水肿时可考虑。

4、透析疗法可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透析指针:BUN28.56mmol/L或7.14/d;高血钾6mmol/L;严重高血容量综合症(肺水肿、脑水肿);无尿24h或少尿4d以上。

(4个方面)

1.流行病学史:在冬春季节和流行地区内,儿童患病者最为多见。有些患者在发病前7天有明显密切接触史。

2.临床表现: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为主,蛋白含量升高,糖明显减少,氯化物降低;

脑脊液或血液培养出脑膜炎奈瑟菌可确诊;

瘀点或脑脊液涂片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可临床诊断

抗原阳性、培养阴性,为可能病例

E2休克型E2.1抗菌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G,可联合应用氯霉素和头孢菌素E2.2抗休克治疗:扩容:可用低右、平衡盐;

纠酸

血管活性药物山莨菪碱等,应用后可降低病死率

E2.3糖皮质激素:提高机体对感染的耐受力,减轻毒血症

E2.4DIC治疗:及早应用肝素,同时输入新鲜血、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补充凝血因子

E2.5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心率增快时可用西地兰

E3脑膜脑炎型E3.1抗菌药物的应用:青霉素GE3.2脱水治疗:以20%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及呼吸衰竭,及时脱水治疗

E3.3肾上腺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减轻毒血症、减轻脑水肿降颅压

E3.4防止呼吸衰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治疗及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气管切开,并进行血气分析检测

E3.5对症治疗:高热及惊厥者,物理及药物降温

及早应用镇静剂。

病例

流行性脑膜炎暴发型(诊断依据、检查项目、治疗)

检查项目:

①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占80%~90%,有DIC者常见血小板↓

②CSF检查:压力↑,外观浑浊或呈米汤样,白细胞和蛋白↑,糖和氯化物↓,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

③细菌学检查: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培养(金标准)

④免疫学检查

⑤其他:PCR、RIA、

⑥快速非特异性方法

治疗:

1、休克型

①抗菌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首选青霉素G,常联合应用氯霉素或头孢菌素

②抗休克治疗: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④DIC治疗:及早应用肝素,同时应输入新鲜血、血浆及应用维生素K,以补充被消耗的凝血因子

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如心率明显增快时可用西地兰。

2、脑膜脑炎型

①抗菌治疗

②脱水治疗:20%甘露醇,注意补充电解质

③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④防治呼吸衰竭:吸氧、脱水治疗,必要时可做气管切开及应用人工呼吸

⑤对症治疗

重型乙型肝炎

1、休息:绝对卧床

2、饮食:尽量减少食物中的蛋白质,避免过高热量,防止脂肪肝。

3、一般和支持治疗

4、对症治疗

出血:止血药、鲜血浆、鲜血。

肝性脑病:及早用脱水剂,针对发病机理治疗。

继发感染:胆道(G-菌)、腹腔(G-菌或厌氧菌)。

肾功能不全:扩容。

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素。

5、肝移植及人工肝支持治疗

本病可能的诊断是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诊断依据是:①患者有同性恋史;②短期发热,呼吸急促伴口唇发绀,低氧血症(PaOmmHg);③肺部X线征为间质性肺炎;④临床缺氧情况与肺部的病变不符;⑤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不增高,不支持一般细菌性肺炎。

(2)本病需与粟粒性肺结核、真菌性肺炎及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相鉴别。

(3)确诊方法:①反复多次做痰涂片、支气管灌洗液离心沉淀或支气管镜活检,经吉姆萨染色或六甲烯四胺银染色,找肺孢子虫包囊或滋养体;②检测HIV抗体(ELISA法);③RTPCR法检测HIVRNA。

本病诊断可能为艾滋病。诊断依据为:①患者有旅游史;②除有长期发热、明显消瘦、慢性腹泻、淋巴结和肝肿大等表现外,尚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眼前发黑、视物模糊、上肢无力、站立不稳及手持物掉地现象,死亡前有强直性抽搐和脑部CT有脑萎缩;③口腔有真菌感染,大便和尿检查有炎性改变;④CD4/CD81(0.18)。

(2)尚需做的检查有:①检查血中的HIV抗体(包括ELISA法和免疫印迹法)。②RTPCR法检测HIVRNA。③脑脊液检查:涂片染色找弓形虫滋养体或包囊;用墨汁染色检查找新隐球菌;用抗酸染色找结核杆菌,以排除艾滋病的神经系统并发机会性感染。④作CD4T淋巴细胞计数。

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能否致病取决于两个因素:病原体致病能力、机体的防御能力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甲类传染病:霍乱、鼠疫乙类传染病:伤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

强制管理的传染病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为鼠,其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临床上三主症是发热、出血、肾损害。休克期血象WBC↑,NEU↑,Hb↑,Plt↓,异性淋巴细胞5%~14%

乙肝抗原体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抗-HBc,HBV-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的指标,抗-HBs为保护性抗体表面抗体,HbeAg提示有传染性,完整乙肝病毒称Dane颗粒

流脑分型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其中普通型分期为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治疗首选青霉素。

伤寒临表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解除隔离标准体温正常15天或每隔5天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钩体病分早期(钩体败血症期)、中期(脏器损伤期)、后期(恢复期),中期分为5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肾衰竭型,治疗首选青霉素,避免发生赫氏反应,一旦发生立即激素治疗。

疟疾凶险发作分脑型、超高热型、冷厥型、胃肠型、水肿型。

传染病感染谱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体携带、潜伏性感染,其中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最易识别。肠阿米巴病变部位近端结肠、盲肠,普通型首选硝基咪唑类,排包囊者首选二氯尼特。只有一个血清型的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霍乱分期吐泻期、脱水期、恢复期(反应期),治疗原则隔离补液

乙脑分期初期(初热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主要传染源幼猪,极期临表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循环衰竭、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阳性)。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通常发生在月,治疗重点应把好高热、惊厥、呼吸衰竭三关。

细菌食物中毒沙门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腊样芽孢杆菌。

传染病基本特征是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发疹前驱期水风1、猩2、天花3、麻4、斑5、伤6

乙肝五项是HBsAg、抗HBs、HBcAg、HBeAg、抗HBc。

狂犬病分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疫苗接种、免疫球蛋白注射。

疾病首先药物伤寒-第三代喹诺酮类,斑疹伤寒-四环素,猩红热-青霉素,百日咳-红霉素,普通型流脑-青霉素,恙虫病-氯霉素,细菌性痢疾-喹诺酮类药物,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青霉素,疟疾(控制发作)-氯喹。

猩红热分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临床特征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

隔离指征流脑病人应呼吸道隔离至病后7日,对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日。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日。霍乱严格隔离直至症状消退,隔日粪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麻疹出疹后5天,有呼吸道并发症的延长至10天

艾滋病抗体与传染性(有无中和抗体)抗体:核心抗体(抗-gp24)、薄膜蛋白抗体(抗-gp和抗-gp41)、抗多聚酶抗体(抗-gp64和抗-gp31)

急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高度乏力、高度纳差、高度黄疸、高度出血倾向。早期出现肝性脑病。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抗体的人称患者、隐性感染着、病原携带者、潜伏感染者

传染病三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南大传染病教学应知应会内容

肝炎及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传播途径、大致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措施

常见出疹性疾病皮疹的特点及鉴别

流脑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疟疾的分型、表现及各型之间的区别

伤寒的临床主要表现及治疗原则,患者隔离标准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传播途径

钩体病的临床类型、治疗

乙脑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药物的分类

传染病的特征

病原体感染后的表现

乙脑、流脑、中毒性菌痢的鉴别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书要看的,尤其是一些基本内容、基础知识

军总传染病教学应知应会内容

单选30分,多选10分,填空30分,简答20分,病例分析10分

肝炎及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传播途径、大致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措施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的特点及鉴别

流脑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疟疾的分型、表现及各型之间的区别

伤寒的临床主要表现及治疗原则,患者隔离标准

钩体病的临床类型、治疗

乙脑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药物的分类

乙脑、流脑、中毒性菌痢的鉴别

书要看的,尤其是一些基本内容、基础知识

压缩包:

链接:







































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
白殿疯病正常生长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hw/2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