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Newcastledisease,ND)
n年首次发现于印尼爪哇,同年秋传到英国新城,故命名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
nNDV引起的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鹅鸭等水禽,人偶尔亦可感染。
n在临床上该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
n本病发病急、致死率高,对养禽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被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
一、病原
1、分类、形态
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病毒粒子多数呈不规则圆形,~nm,单股负链RNA,有囊膜。
2、培养特性
9-11日龄鸡胚尿囊腔接种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
3、血清型
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力差异大
4、抵抗力
对外界抵抗力稍强,室温存活1周左右,C存活30-90min一般消毒药均有杀灭作用
5、凝集性
能凝集鸡、火鸡、鹅、鸭、鸽等禽类的红细胞,可用HA或HI鉴定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鸡和间歇期的带毒鸡和其他鸟类
2、传播途经
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眼结膜、外伤和交配传染
3、易感动物
鸡最易感,其次是火鸡、珠鸡、鸽和鸭,各种年龄均可感染,以雏鸡和中鸡较多;人也可感染,表现为结膜炎和流感
4、季节性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2-18天,自然感染多为4-5
(1)最急性型:无明显症状,突然倒毙
(2)急性型: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嗜睡,嗉囊积液有波动感,倒提鸡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常见严重下痢、排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少数幸存者后期见神经症状,阵发性痉挛,角弓反张,头颈扭曲,死亡率达90-%。
(3)亚急性型或慢性
以神经症状为明显,反复发作,尤以受惊时更为明显。
四、病理变化
1.典型型
①腺胃乳头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可见出血条带或出血斑点,有时肌胃角质层下也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溃疡
③肠道淋巴滤泡有枣核状出血或坏死
④直肠和泄殖腔出血明显。成鸡卵巢充血、出血
2.其他型
主要病变见于呼吸道;粘膜出血、水肿,有卡他性或浆液性渗出物,幼禽常见气囊炎,气囊膜增厚,内有卡他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五、诊断
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非典型新城疫现场难以作出诊断
2、确诊借助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鉴定
(2)血清学方法HI、HA、ELISA、中和试验
(3)分子生物学PCR
六、防制
1、搞好卫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原体侵入
在饲养管理上,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以防病原体接力传染,定期带鸡消毒。
2、定期免疫接种
据母源抗体确定首免,据抗体滴度和禽群生产特点确定加强免疫时间。通常认为,HI的免疫临界值成年鸡为1:32,雏鸡为1:16。
蛋鸡:7—10日龄用Ⅳ系疫苗点眼或滴鼻(同时颈部皮下注射新城疫灭活油乳剂疫苗);30日龄用Ⅳ系疫苗点眼或滴鼻;60日龄用Ⅰ系疫苗肌肉注射;日龄用Ⅰ系疫苗肌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新城疫灭活油乳剂疫苗);产蛋后,每隔两个月左右,用新城疫Ⅳ系疫苗饮水加强免疫一次。
肉鸡:8—9日龄Ⅳ系疫苗点眼或滴鼻(皮下注射新城疫灭活油乳剂疫苗);24—25日龄Ⅳ系疫苗点眼或滴鼻35-40日龄用Ⅳ系疫苗饮水。
3、严格控制其它疫病发生
如IBD,有些疾病混合感染(ND和AIV)给禽群造成毁灭性打击
4、发病后采取措施
ü严格消毒,死禽深埋或焚烧
ü新疫区同群禽全群扑杀,同时对周围禽群进行疫苗紧急接种,雏禽用IV系(II系、克隆30)疫苗,4-5倍饮水,中雏以上可肌肉注射两倍量的I系苗。
非典型新城疫
一、发病原因
n常发在免疫鸡群,若鸡场被高毒力病毒污染,强毒突破免疫力不足鸡的免疫保护
n疫苗品质低下或保存不善而失效
n免疫程序不合理或免疫不确实,造成部分免疫失败,抗体水平过低或高低不齐
n造成鸡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抑制的因素
二、症状
n雏鸡和中鸡呼吸困难,安静时可听见鸡群发出明显“呼噜”声,病程长者有神经症状,如头颈歪斜、站立不稳、转圈等
n成鸡产蛋下降,蛋壳退色、产软壳蛋。半个月后渐回升,需2-3月才恢复正常
三、病理变化
n雏鸡仅见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水肿,并有多量粘液
n中鸡主要在喉头、气管粘膜明显充血出血,小肠轻度卡他性炎症,有时肠粘膜出血
n成鸡喉头、气管粘膜出血、粘液增多,腹膜炎,个别鸡腺胃少量出血点、盲肠直肠粘膜出血性溃疡,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粘膜出血,硬脑膜下有出血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