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软萌的宝宝,
很多人会凑过去逗一逗、亲一亲,
尤其过年期间,
家长大多抵挡不住亲朋好友的热情。
父母在线提醒家长,
不要随便让人随便亲吻宝宝,
一定要警惕EB病毒。
18天女婴因被患病亲友亲吻致死
前段时间“18天女婴因被患病亲友亲吻致死”的新闻,
想必大家不会陌生。
小宝宝叫Mariana,
因感染HSV-1病毒,
导致发生了病毒性脑膜炎而死亡。
这种病毒在成年人身上可能只会以疱疹的形态出现,
但是,
一旦接触到身体娇弱的新生宝宝身上,
就极有可能危及生命。
在医院挣扎了一周的Mariana在去世前,
先后经历了内出血和心脏、脑衰竭。
出生才十几天,
可爱的小天使便离开了这个还未来得及看的世界。
但是,
经医生测试发现小Mariana父母并没有携带这种病毒,
这就说明,
极有可能是某位家人或亲友携带了这种病毒,
在亲吻宝宝的时候把可致脑膜炎的HSV病毒传染给了她。
与病魔经过一周的斗争,
18天的小Mariana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
“把你的宝宝隔离起来,
别让任何人来看他们,
别让任何人亲吻你的宝宝,
如果他们要抱宝宝,
请确保他们有仔细地洗过手。”
Mariana的妈妈悲痛地表示。
Mariana的悲剧不是个例,
这样的报道也不止一次。
英国小姑娘SinnaDuffild在2岁生日的时候,
被一个亲戚亲了一口。
之后她竟然开始天天脸颊流血,
嘴巴慢慢溃烂,
脸上长出很多让她很痛很痒的水泡,
皮肤上布满了疮跟脓液。
“就好像有人向她的脸泼了硫酸一样。”
她的妈妈Savina表示。
幸运的是,
经过8个月的治疗,
SinnaDuffild的病情已经恢复了很多,
容貌也好转了许多。
同样的事情,
去年也发生在14个月大的英国孩子Olivr身上,
他被家人亲吻后传染了疱疹病毒,
造成全身溃烂,
长满皮疹和溃疡。
幸亏发现得早,
医生表示如果再晚一点,
就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国内也有同样的案例。
张思莱医师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新生儿因金葡感染引起败血症后死亡的病例。这个新生儿是三代单传的独生子,家里的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每天爷爷抱都要着孩子不停地亲吻。孩子住院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在追问病史时,母亲含着泪告诉我,孩子的爷爷下巴长了一个小小的脓包。孩子死后全家捶胸顿足哭泣,可是已经晚了。
EB病毒到底是个什么鬼?
EB病毒对于常人而言是一种比较陌生的病毒,
其实它和感冒病毒一样,
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EB病毒属人类疱疹病毒的一种,
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病毒,
90%以上的成年人体内均有携带。
该病多由口咽分泌物经密切接触而感染病毒,
被俗称为“亲吻病”。
感染EB病毒后,
一旦发病,
患者症状和感冒非常相似,
表现为发烧、咽痛、扁桃体红肿等,
所以容易混淆。
该病常见症状包括:
乏力、发热、咽喉痛、淋巴结(特别是颈部)肿大、身体疼痛、食欲不振。
严重者还会合并脑膜炎、心肌炎、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并发症。
另一个常见症状是皮疹。
大多数症状在2~4周内消失,
但感染者的疲劳感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需要父母们注意的是,
EB病毒感染者在出现任何症状前以及症状消失后数月都具有传染性。
这7类人不能随便亲宝宝
哪个年龄段的宝宝,
都不应该随便让人亲,
特别是宝宝嘴巴或离口鼻比较近的部位。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携带各种病菌,
不光是陌生人、七大姑八大姨,
亲爷爷亲奶奶甚至亲爹妈都是病菌携带者。
这不是矫情,
更不是嫌弃谁,
而是大家都有!
尤其是这7类人,
千万不要随意亲宝宝!
?拉肚子的人。
?患有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
最厉害的致龋细菌叫做变形链球菌,
它是牙菌斑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能产生特别强的酸性,
导致孩子牙齿遭到蛀蚀。
致龋细菌同样是会通过唾液传染的。
想想成年人龋齿的比例有多高,
就知道致龋细菌的携带者有多少了。
如果携带致龋细菌的成年人还热心地给孩子献吻,
那孩子的一口小白牙就危险了!
?化浓妆的人。
美国曾报道婴儿因与妈妈脸贴脸,
误舔食了妈妈脸上的粉而发生铅中毒的病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
由EB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主要症状是发热,
咽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
唾液可致传染。
?脸上有疱疹引起的皮疹正在发作的人。
?感冒、咳嗽的人。
如有咽痛、咳嗽、流涕、发热等症状,
要和孩子保持距离,
最好带上口罩,
不要亲孩子。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
儿童胃病研究方面已经证实,
引起小儿胃炎、胃溃疡的病原菌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
小儿胃溃疡,
其中约有1/4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下降、胃痛胃胀、口腔异味等症状,
容易诱发胃炎和消化道溃疡。
如果家中有人是感染者,
若不注意生活中的小细节,
比如:
大人和孩子嘴对嘴的亲吻;
家庭共餐中,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菜;
用嘴把饭嚼碎了喂孩子;
给孩子喂饭时,用嘴去吹饭降温,唾沫带到食物上;
孩子使用大人的水杯、牙刷、毛巾、脸盆等容易沾到唾液的生活用品。
感染者唾液中的细菌就有机会通过食物和用具传染给孩子。
并非不可亲,而是要有度
美国儿科学会强烈建议,
与婴幼儿应该避免任何一种形式的唾液共享行为。
怎样的亲近才不伤宝宝
?如果亲吻宝宝,
最好是额头、面颊,
避开手部、口鼻区域。
?外出归来和孩子亲近,
先洗干净脸和手。
?喂奶前不要自己用嘴是温度。
?尽量选择分餐制,
让宝宝用自己的餐具吃独份的食物。
懂拒绝
?家长对熟人也要直言不讳。
?教大一点儿的宝宝亲吻别人时,
告诉TA,
记得只亲脸颊不亲嘴;
有人走过来想亲宝宝时,
可以把脸颊侧过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