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又称牛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疾病。本文在当地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原因、症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以供实践应用。
牛出败;症状;原因;预防;治疗
1牛出血性败血症原因分析
以笔者所在地区的15例牛出血性败血症的临床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引起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1.1卫生条件差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病牛的圈舍卫生条件较差,观察病牛圈舍,发现地面不平整,环境不洁,长期潮湿,通风状况不良,养殖户没有及时清除粪便与定期圈舍消毒的习惯。不良的卫生环境加之闷热、潮湿、多雨等气候变化致使黄牛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该病。
1.2营养缺乏
经对农户询问调查得知,当地由于地理气候原因,料草结构单一,大多数只是在寨子附近的山区以山草放牧散养为主,自家秸秆饲喂为辅。导致黄牛能摄取的营养有限,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低下。
1.3免疫接种不及时
每年除了春秋两季按照防疫部署对该村的牛进行口蹄疫灭活苗免疫外还坚持常年补针。但没有接到周边县市发生牛出败的病例的消息,之前并未发生过牛出败病例,因此没有进行巴氏杆菌病免疫。
2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预防
2.1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牛圈舍的清洁工作,种植黑麦草、玉米等青绿饲料,丰富饲料结构,保证充足营养。腐败、发霉的饲草、饲料不得喂牛。注意气温变化,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尽量保证圈舍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夏季注意通风降温,除了保持圈舍干净整洁,更应该定期驱虫。对病牛及疑似病牛应隔离治疗。
2.2免疫接种
为了做到预防接种有的放矢,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牛巴氏杆菌病、牛肺疫等几种疫苗。认真做好春秋两季的防疫注射工作,在疫区每年接种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菌苗两次。
3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治疗
3.1立即隔离病牛
通过进村入户排查,除了刚发病的几天里死亡的7头外,另有15头疑似病例。采取了立即隔离病牛的措施,并监督农户对圈舍进行全面清理和以10%石灰水严格消毒。
3.2紧急免疫接种
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调查处理疫情,确诊此次黄牛发病为牛出血性败血症后,及时调拨了了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菌苗对健康牛群进行紧急强制免疫,并在全镇开展免疫工作,保障其他地方防疫安全。
3.3药物治疗
对发病隔离的牛采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ml,静脉注射,1日2次。两日后体温开始下降、全身症状开始好转。第四日,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好转,再继续用药2日。犊牛剂量减半;15岁以上老牛剂量酌减。经过三天的不断治疗,8月15日复查时,15头病牛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好转。
4小结
认真分析牛出血性败血症的原因及症状后,发现基本属于因饲养管理粗放和免疫不及时等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所以,防治的根本在于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搞好防疫保健,从源头抓起,杜绝隐患,争取实现养殖效益最优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让云.牛出血性败血症防治的体会[J].养殖技术顾问.(09)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