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在日月星光步行街百姓市场,市民正在挑选水果。
4月6日,在日月星光步行街百姓市场,市民正在挑选裤子。(记者蒋晓摄)
微观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动能足
——由“小”见“大”,透视乌鲁木齐增强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稳中有进
新疆网讯(记者郭玲牟敏马婷)6日,在乌鲁木齐日月星光步行街百姓市场,水果商户周守春热情地招揽顾客:“咱百姓市场既实惠又便利,欢迎市民来逛一逛。”
4月3日以来,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日月星光步行街百姓市场营业,主要销售水果、服装、生活百货等小商品,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丰富了市场供给,为百姓生活带来便利。这是乌鲁木齐市微观主体活力增强的缩影。
微观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它们是否预期向好、是否活力充足既是经济景气度的晴雨表,又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今年以来,随着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夜间经济活力迸发,改革持续释放红利,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乌鲁木齐微观主体活力十足,市场主体不断增强的信心,构成了对乌鲁木齐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坚实支撑。
激活夜间经济,擦亮文旅融合名片
4月6日,喀什东路的野马时光商业街第一天试营业。20时许,黄晓英揭开抓饭锅,抓饭冒着热气。她拿起铲子铲抓饭,另一只手拿过盘子,麻利地为顾客盛抓饭。
“这里的摊位费有补贴,更能控制成本,也能让利消费者。”黄晓英的抓饭都是现做,在商业街的摊位也是“开放式厨房”,用的油、米、肉都是大家看得见的。她希望用品质赢得顾客。
阿力木烤肉的店长克里木·热合曼数了一把烤肉,放到烤炉上。他之前在友好路做烤肉生意十年,这两年一直在找合适的店面。
“商业街开了,我的烤肉生意又红火起来了。”克里木·热合曼说,他对商业街有信心,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相信在乌鲁木齐踏实干就能有好收益。
在野马时光商业街,除了餐饮,还有旅游文创、日用百货等。目前共有店铺个,可提供就业岗位余个。
“商业街也将继续完善功能、强化管理、树立品牌,打造精品街区,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野马时光商业街负责人马佳琦说。
观美景、尝美食、看非遗展示,在乌鲁木齐大巴扎步行街,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期间,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大巴扎步行街迎来今年旅游旺季的第一个高峰,三天接待游客达18.39万人次。
夜幕降临后,大巴扎美食街上特色美食香飘夜空,40多家店铺的餐桌分别摆放在室内和室外,约80余张。美食店铺在保留烤肉、烤包子、面肺子等新疆经典美食的同时,新增了网红餐饮黑抓饭、特色烤包子、果茶、药茶等。
“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可以卖出多份面肺子。”阿社面肺子专卖店店长马云辉说,游客增多,干劲十足,他们每天选用新鲜的食材,给游客做出地道的新疆味儿。
作为首批自治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大巴扎步行街着力打造“文化体验+购物”的夜间旅游经济集聚区典范。
“我们大巴扎的文创产品也有全新升级。”天山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忠说,大巴扎礼物馆的新增文创产品有十二木卡姆的钥匙扣、鼠标垫新款、千年桑皮纸单肩包等一系列新品。同时,新疆纯棉的围巾、披肩、背包、棉织品也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以夜间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热点发展迅速,且日益繁盛,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乌鲁木齐市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大巴扎步行街试点打造成为乌鲁木齐市“文化体验+购物”的夜间旅游经济集聚区典范,并逐步推广分批次建设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载体,营造高品质夜间消费环境,形成点位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年乌鲁木齐市将继续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促进市场消费,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百姓市场拓宽就业促消费
在日月星光步行街百姓市场周守春的摊位上,各类水果新鲜艳丽,吸引了不少顾客。一天下来,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周守春很满意。
来乌鲁木齐打工七年了,周守春再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情,他说:“感谢党和政府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能安心做生意。”
隔壁摊位的商户赵国军热情地招呼客人,他销售充电器、耳机等,还能给手机贴膜。
听到社区开办百姓市场的消息后,赵国军积极申报,凭借手机贴膜的一技之长,他每天也有三五百元营收。“我家就住在月光小区,百姓市场里大家都凭手艺吃饭,只要踏实肯干,日子就会越来越红火。”
日月星光商业街是乌鲁木齐市一个知名、成熟的商业街区,百姓市场营业后令这里的运营更加规范。
“商铺乐了,顾客喜了,市场活了,一个充满烟火气息和生机活力的日月星光回来了。”市民周梓萱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文字,很快被评论和转发。
百姓市场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翠泉路片区党工委书记符新辉说,提前在日光、月光社区里,对就业困难人员情况进行摸底,初步在百姓市场设立了个摊位,免费提供给有就业需求的人员,这些摊位与原有的商业门店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丰富市场供给。
4月6日晚,在野马时光商业街利民市场,商户史克琴正给顾客打包一件男士短袖。
笑着送走顾客,她立即低头将摊位上的服装整理好。
史克琴是一名残疾人,她所在的利民市场区域,免收摊位费。为解决社会就业需要,试营业期间,野马集团专门拿出26个摊位作为利民市场,免费为有需要的市民使用,主要销售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
史克琴说:“政府鼓励创业,设置利民市场,更加便民惠民,也方便大家休闲、购物。”
去年以来,乌鲁木齐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开设了利民好物分享集市,为市民提供平价商品、闲置物品的交易平台。随后,各区县推广复制经验,陆续开办百姓市场、便民市场等,免费提供摊位,为低保户、残疾人等提供了就业机会。
让百姓舒心、让商户安心的小市场很快在乌鲁木齐各区县多点开花,成为乌鲁木齐市为多渠道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推动复业复市采取的有效举措。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由“小”可以见“大”。微观主体活力增强背后,是来自宏观政策的精准调控,更是来自乌鲁木齐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增量快速回升。年,乌鲁木齐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户,市场主体在册总数户,日均增长29户。
对水磨沟区新兴街新粤小厨餐馆负责人朱鹏来说,店里每天做好消毒、防疫,客流量持续回升,生意越来越好。“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各项优惠政策落实的力度大、速度快,特别给力。”
去年,乌鲁木齐落实“缓、降、补、减、贷”等惠企政策,为小微企业办理展期、延期贷款.4亿元,为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4.3亿元,为贷款8万元以内的个体工商户提供无担保贴息等,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和动力。
为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准入环境,乌鲁木齐市持续在减少审批流程、压缩时间、提高市场准入效率上下功夫。
“我们营业执照的变更申请,不出门一天内就完成了。”乌鲁木齐光明丰源商贸有限公司会计刘伍说,主管部门压减了申请注册的材料、登记和流通,通过网上提交申请材料,一天内就完成了变更办理。
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乌鲁木齐“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快捷高效。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不少市民在自助终端服务区办理业务。这里共设置了9类15台自助终端,为办理人提供自助服务。
今年,乌鲁木齐市还把“政务便捷工程”列为民生建设十大实事,推动更多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做好“最多跑一趟”“最快送一次”服务,做到各级实体政务服务场所规范化,把良好营商环境体现到对各类企业和群众的优质服务上。
乌鲁木齐聚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减证便民,将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释放出来,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