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客小鹏:我就想看看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过好这一生
年6月,从天津出发,到阳朔,小鹏开启了他的人生第一次背包旅行;年3月,他正在策划完成一次“没有终点”的旅行。小鹏的背包客之路,一走就是二十年,其间遇到无数艰难险阻,也面临过不少质疑的眼光,但他从未停下过脚步。
小鹏的背包二十年,也是社会发生巨变的二十年。他置身其中的旅行这件事,从小众到潮流到变成普通人们的日常,从周边游到国内游再到出国游,从跟团到自助到背包客再到网红打卡,不断发生着变化。最美好的青春、热情都播撒在旅行当中,小鹏很庆幸,这样的热情并没有被消磨殆尽,并在前不久出版了《背包二十年》讲述人生经历。很多读者感慨的是,他多年不变的“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决心。小鹏说,“我就想看看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过好这一生。”
当时想得最多的就是要么放弃,就算了吧
小鹏的第一次背包旅行要追溯到二十年前,直到现在他都记忆犹新:年本科论文答辩结束的当晚,他买了一张火车票,硬座,24个小时,从天津到桂林,又转了一趟车到达阳朔,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背包旅行。他还记得那个“70升的、巨大无比的背包”,是找韩国的留学生同学借的,因为在当时根本还不流行背包旅行。
去阳朔是源于几年前看到的一篇游记,对西街风情的描述尤其打动小鹏,让他心向往之。阳朔风景甲桂林,但更吸引他的是那些在西街开客栈的人,“他们每天下午就是一杯茶、一本书、一束阳光,聊的是喀纳斯、丽江、西藏,那种生活真是让我发自内心的向往。”
第一次背包旅行结束后,小鹏开始四处找工作,打工赚钱。五年时间里,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旅游杂志编辑、栏目编导,但每份工作都不长,甚至有的还没超过三个月。因为他不愿被束缚,想拿起背包就走,喜欢哪里就待在哪里。而且每次背包行走,他总是能够写下、拍下旅行中那些感动的瞬间。
新千年过后,各类旅游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小鹏发现通过写游记、当撰稿人的方式,可以把自己热爱的旅行变成职业。他很兴奋,每天废寝忘食地写,可生活依然拮据,“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和同学合租在北京五环外的地下室,有时能吃一顿肯德基就算是丰盛的大餐。”这么走着走着就到了年,在小鹏看来,那是他人生的低谷,“都说三十而立,可我什么都立不起来。”相比于物质的匮乏,更让他崩溃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告诉他未来的路怎么走,方向的不确定使他感到特别泄气,“当时想得最多的就是要么放弃,就算了吧。”
一夜穿越三个雨季,重拾信心
既然是旅行者,小鹏决定再次出发,去在路上寻找答案。他原本给自己规划的是沿着湄公河一路往南走,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那次旅行刚刚开始,就结束了。”因为他到了老挝一个村子,那里没有电、没有网、没有手机信号,不通公路,每天只有一班船进、一班船出。在那个原始之地的“世外桃源”,他每天和村里的孩子们做游戏,晚上就着烛光教他们简单的ABCD,一住就是两个月。
但在这个村子里经历的一个危险雨夜,小鹏至今想起来都脊背冒冷汗。一天早晨,他发现钱包里少了美金和人民币,沮丧之余发现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客栈的老板。这让他气极了,因为在二十多天里他们相处得其实挺不错,小鹏不仅送给客栈老板的儿子一把吉他,还在他女儿患急性阑尾炎送医手术时借给他家美金。他气不过去找客栈老板理论,没想到对方一下子从后院抽出一把砍竹子的弯刀,怒气冲冲地指着他。小鹏顿时蒙了,立刻跑到另一家客栈躲避。身处孤岛的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夜,雨一直下,内心绝望至极。
人生要走过雨季,注定要穿越黑暗。这次旅行,小鹏觉得他经历了三个雨季,一个是真实的雨季;一个是旅行者的雨季,遭遇偷盗还受到死亡的威胁;再就是人生的雨季,对于梦想,他不停发出坚持还是放弃的自我拷问。
从老挝回到北京,小鹏被热情洋溢的奥运氛围感染,他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每天踏踏实实地看奥运会。后来他不断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局、酒店以及航空公司的旅行邀请,人变得非常忙碌。他才意识到,自己前期的付出受到了认可,乘着奥运的东风,他重拾信心,振奋地开启新的旅行之路。
彼时国人刚刚开始到世界各地看风景,旅行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那时攻略有很多,但游记还比较少。步履不停的小鹏适时出版了《背包十年》,受到读者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