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淡水鱼养殖户如何防控细菌性败血症

四五月份淡水鱼养殖户如何防控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

  供稿:福建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段星   ——善治病者,治未病   国学经典《黄帝内经》提出“善治病者,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因为预防疾病或在发病早期就及时解决,对人的伤害就能减至最小。对于水产养殖而言,预防做到位了,可使鱼少发病甚至不发病,降低用药成本,增加产量,将可能的损失减至最小,从而轻松开心的赚钱。   进入四月份,水温逐步回升,水生动物发病率将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养殖朋友要及时做好防控工作。此阶段淡水鱼类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肠炎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养殖防控方案如下:   第一,针对华南水质一般偏酸的特点,在放苗前5~7天,可在晴天上午全池泼洒生石灰(10~15公斤/亩),既有助于将水体调为适于鱼虾类生长的偏碱性,增加底泥的通透性,改良底质、培育藻类,又可增加水体的缓冲能力,防止其pH变化过大。   第二,购进鱼苗之后,要先用3%~5%的盐水浸泡10至15分钟,放苗第三天晴天上午全池泼洒三合剂(每亩用量硫酸铜:敌百虫:硫酸亚铁=5两:5两:2两),既可消毒又可杀虫,能有效防止其感染水霉病、细菌病和多种寄生虫病等。注意无鳞鱼或虾塘慎用。   第三,对于越冬鱼,其经过越冬之后,体质比较虚弱,可将三黄散+鱼宝康+大蒜拌入饲料给鱼吃,可迅速提高其抗病力,防止其得肠炎等细菌病。   由于细菌性败血症和车轮虫病为此阶段易发疾病,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两种病的防控方法。   1.细菌性败血症   此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造成的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等感染引起。   致病原因:主要是寄生虫感染、养殖环境恶化、鱼体抵抗力差等原因引起。早期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时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尤以鲢、鳙为甚,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   漳浦县万安农场一养殖户一天死三四十尾花白鲢,罗非鱼也有少量死亡,经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卫士或卫捷(3~4亩/瓶),一天一次,连用两次。同时,拌料投喂三黄散+鱼宝康+鱼血安,连喂5~7天。   第三天时鱼已停止死亡。   2.车轮虫病   鱼体有少量车轮虫寄生时,病鱼没有明显症状;如果车轮虫大量寄生时,引起寄生处粘液增多,鱼苗、鱼种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一般无特殊症状,易继发细菌感染。漳浦长桥镇一养殖户的鱼呆浮于水面,并且罗非鱼、花鲢、白鲢大量死亡。检测水质氨氮0.9mg/L,亚硝酸盐小于0.05mg/L,pH7.6,水偏瘦发黑,镜检鳃上有大量车轮虫,低倍镜一个视野下竟超过30个。治疗方法:   第一天,用速效解毒灵+增氧   第二天,用苦参碱杀灭车轮虫   第三天,用聚维酮碘或卫士消毒   第四天,用光合细菌+氨基酸肥水膏调水同时,停料4天。   第三天,鱼已停止死亡,没有呆浮于水面,恢复正常了。

图2显微镜下的车轮虫图3因车轮虫大量寄生引起鱼呆浮水面

春季鲫鱼鲤鱼等淡水鱼发生竖鳞病怎么防治

  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根鳞病、松球病等。这是鲫鱼、鲤鱼、金鱼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春季北方多发此病,南方珠江三角洲饲养的草鱼、鲢鱼、鳙鱼等有时也发生这种病。   1.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另外,有人认为此病是由气单胞菌或类似这一类的细菌感染引起,也另有人认为是一种循环系统的疾病,由于淋巴回流障碍引起。   2.流行情况: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肤感染。主要危害鲤鱼、鲫鱼、金鱼、草鱼、鲢鱼有时也患此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流行于静水养鱼池中,流水养鱼池中较少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水温在17~22℃,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甚至%死亡,鲤鱼亲鱼的死亡率也可高达85%。   3.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吸困难,对外界失去反应,浮于水面。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鳞囊内积有渗出液,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部充血,鳍膜间有半透明液体,顺着与鳍条平行的方向稍用力压之,液体及喷射出来;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面充血。皮肤、鳃、肝、脾、肾、肠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4.诊断:根据其症状如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可作出初步判断。镜检鳞囊内的渗出液,见有大量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即可做出进一步诊断。   应注意的是,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鳃鱼鳞囊内时也可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即可区别。   5.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加强越冬前强化培育,缩短停食期。越冬后投喂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增强体力抗病力。鱼体表受伤,是引起本病的可能原因之一,因此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应细心,勿使鱼体受伤,以免造成细菌感染。发病初期可加注新水,使病情减轻和缓解。2%食盐和3%小苏打的混合液,浸洗鱼体10分钟。在未发病时应采用注新水,使池塘水成微流状,可使因病原感染鱼体症状消失,并扼制病原的存在。   (2)治疗方法:每亩水深一米用苦参末一公斤或硫醚杀星毫升。也可以先用三氯外泼后用聚维酮碘消毒。或每亩水深一米用食盐15-20斤,然后用二硫氰基甲烷溶液50-70毫升。

赞赏

长按







































中华白癜风名医堂专家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hw/10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