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尿路感染?
肾脏是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形式蚕豆的泌尿器官,在胚胎期的发育过程中肾始于中胚层。婴幼儿输尿管相对宽,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较差,易受压而扭曲梗阻,输尿管与膀胱连接部的结构发育常不成熟,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婴儿膀胱位置相对高,在充盈后,其顶部达耻骨联合水平以上,而可于腹部扪及,其后随年龄增长而降入盆腔。出生时女婴尿道长仅1cm,尿道口,暴露且近肛门,故易发生上行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大肠杆菌为主,在首次发作的泌尿道感染中80%由之引起。除大肠杆菌外其它较常见的细菌是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及副大肠杆菌等,少数为粪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发病原因
1、
尿布的使用
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们一般会使用尿布。当孩子将大小便都排在尿布上时,爸爸妈妈们要是没有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细菌的感染,从而引发孩子的尿路感染问题。
2。
尿路问题
身体自身的发育状况也会引发孩子的儿童尿路感染。比如孩子的尿路存在畸形问题,要是存在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存在较多的无奈。
3.
儿童免疫力差
孩子自身抵抗能力也会影响到健康。比如孩子此前曾经存在病菌感染的情况,爸爸妈妈们还选择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容易破坏孩子的自身抗菌屏障。孩子尿路也容易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引发尿路感染。
4.
宝宝体质弱
当女性没有选择母乳喂养宝宝的时候,孩子自身抵抗能力会变得弱一些,孩子的局部免疫能力也是和这个有关系的。局部免疫能力变差,那么孩子也可能会出现尿路感染的问题。
急性泌尿道感染时的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
新生儿期
全身症状为主,发热或体温不升,拒乳,苍白,呕吐,腹泻,腹胀,体重不增,黄疸。部分小儿神经系有烦躁,嗜睡,严重者惊厥。此时的泌尿道感染多由血行感染而引起,半数伴有败血症。
婴幼儿
以全身症状为主,发热,食欲不振,呕吐,腹胀腹痛等。随年龄增长而显示有尿频,尿急尿痛,此外,可表现有排尿时哭闹,顽固性尿布疹,部分小儿遗尿。
学龄儿童
下尿路感染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有时有终末血尿,遗尿。上尿路感染则还有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全身不适,腰痛。
慢性泌尿道感染病情迁延或反复发作超过六个月。
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无明显症状,仅尿检异常,也可间歇发热,苍白乏力,消瘦腰痛,贫血,尿浓缩差而夜尿多,还可有血压高,生长缓慢,肾功能减退。
此类应注意有无返流或先天尿路结构的异常。上或下尿路感染的鉴别在年幼儿较困难。一般而言上尿路感染时全身症状(发热),全身炎症反应(如血沉快,C-反应蛋白阳性)明显,尿浓缩功能减退,尿酶及尿β2微球蛋白增加。
小儿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高热时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无发热者给予富含营养的普通饮食。大量饮水,必要时静脉输液以增加尿量,减少细菌在尿道的停留时间,促进细菌毒素及炎性分泌物排出。
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婴幼儿勤换尿布,3%硼酸坐浴每日2次。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热水擦浴,并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泡的衣被。幼儿不穿开裆裤,便后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婴清洗外阴时从前向后擦,避免污染机会。
(2)
体温过高的护理
a.每4h测体温1次,并准确记录。
b.26个月以下患儿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38.5℃时,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降温30~60分钟测体温一次,并记录。
(3)
感染的护理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a.呋喃坦啶剂量为每El8~10mg/kg,分3次口服。可引起胃肠反应,宜在饭后服用。
b.磺胺药常用制剂为复方新诺明,其剂量为每日50mg/kg,分2次口服,一般疗程1~2周。因在尿中形成结晶故应多饮水,并注意有元血尿、尿闭、药物疹等。
c.还可选用氟哌酸、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生素。
(4)
采集尿标本送检,尿标本必须新鲜清洁,使用抗生素前做尿培养。
来源:网络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