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瓦乌02抵达朱巴,抵达动荡的非洲

白癜风互助论坛 http://nb.ifeng.com/a/20180412/6499385_0.shtml

  

  撰文/刘鹏鹏·南苏丹瓦乌

  编辑/渝夫·中国天津

  

  同样的长途飞行,同样的目的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对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警卫中队新闻报道员、中士刘鹏鹏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感触。目光所及,他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动荡与不安;对比之下,他感受到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思索之余,他想到了身为中国维和军人的职责与使命。

  年12月14日,星期三,南苏丹朱巴,中国第十二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工兵分队第二梯队抵达任务区第1天。

  飞机抵达南苏丹首都朱巴后,下机前一个小时,负责行程安排的参谋张黎通知大家进入二级防护状态。按照之前的演练,官兵们熟练地将隔离服口罩、手套、面罩等一系列防护装备穿戴停当。

  长途飞行,加上极度兴奋,我忘记了这里与国内有着6个小时的时差,所以没有搞清飞抵朱巴和下机的具体时间,估摸着应该是下午。随着厚厚的机舱门打开,一股热浪奔袭而来,瞬间如置身“桑拿房”,胸口的一股浊气顿时被堵在唇喉之中;强烈的紫外线示威式宣告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稍稍一动,全身就被骤然而来的汗水浸透。虽然我已经提前做了准备,在大动脉等多个“重要岗位”贴了几副清凉贴,但与飞机内部的恒温相比,非洲大陆的室外高温着实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拎着运行包有序下机后,身旁的战友孙志伟轻轻地碰了碰我的胳膊:“兄弟,你瞅瞅,这整个朱巴机场,也就数咱们国家的飞机最大,比人家国外的飞机大得可不止一星半点。”一看果然如此,自豪感油然而生。是啊,正是祖国的强大,让我们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地位,越来越有话语权,中国这只沉睡多时的雄狮已然睁开眼眸,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开始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根据计划安排,大部队前往隔离营区,留下警卫分队和翻译、参谋等共36人对机上物资进行清关,由联合国安检人员进行核查。装卸物资过程中,战友们都很卖力,其中警卫中队指导员李军负责协调车辆,将物资送往核查场地。

  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些南苏丹当地居民在通过背包悬挂的五星红旗上认出我们是中国部队时,纷纷竖起大拇指,口里说着不太标准的汉语“中国,Good!Good!”那种眼神里透露出来的欢迎和期待之意,显得无比的真诚。

  截止目前,中国赴南苏丹维和部队已经轮换至第十二批,正是每一批维和官兵的尽心尽力付出,才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任和肯定,也让“中国”这张外交名片成了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与我们同时抵达朱巴机场的,还有一支柬埔寨派出的维和分队。在进行物资清查时,他们的很多行李箱上logo写着“MadeinChina”,有的干脆连英文都没标注,上面直接写了三个汉字:“贵人鸟”。我与身旁战友相视一笑,身为一名中国人,看着国货无处不在的感觉,一个字,爽!

  工作开展还算顺利,历经6个小时的清关终于结束了。外事组的王俊早早协调好车辆,带着我们前往联合国超级营地进行为期14天的新冠疫情隔离观察。途中,透过车窗望着外面的街道,好奇地看着路上的行人,心里不由想着:“乖乖,这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那么多外国人!”殊不知,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车上的我们才是地地道道的外国人。

  南苏丹被称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初到此处,给我印象里给我最深也是最气派的建筑物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大使馆,另一个就是当地的学校。看来,世界各国看待教育的眼光都是一样的,只有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繁荣稳定。我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读书人,在动荡的南苏丹应该算得上是一件极其幸运而又奢望的事吧。

  出国更爱国。尽管初到异国他乡,我还是要由衷地感叹一声:生长在中国,何其幸运!生活在中国,何其幸福!

  刘鹏鹏年12月14日晚草于朱巴,渝夫12月17日晚修改完善于中国天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fd/119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