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播报
患儿,女,1月19天。以"发热、进食、反应差5天"入院。发热最高体温39.0℃,控制不理想,伴有嗜睡、烦躁及反应弱,纳奶欠佳,无抽搐。查体:前囟饱满,张力稍高。颈抵抗阳性。辅助检查:外院脑脊液培养为沙门菌属,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多粘菌素B、四环素、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敏感。我院二代测序:肠沙门菌鼠伤寒血清型。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鼠伤寒沙门菌)”,先后予美罗培南及头孢他啶抗感染,体温正常,精神、反应及纳奶好,复查脑脊液培养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出院。
时间:年8月26日
主讲人:周艳玲进修医师
参加人员:感染内科全体医护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一、概述
沙门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菌属,是一群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本属细菌包括肠道沙门菌、邦戈尔沙门氏菌2个种,沙门菌有多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只是其中的一种血清型,属于肠道沙门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自然界分布较广,许多家禽(鸡、鸭、鸽等)、家畜(猪、牛、羊、马、狗、猫等)、鼠类和飞鸟的肠道中储有这种细菌,所以家禽、家畜、鼠类、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苍蝇、跳蚤是传播媒介。感染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传播。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侵袭性细菌,主要侵犯回肠和结肠,也可侵犯整个胃肠道。鼠伤寒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6~9月)发病率高。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多见,多为2岁的婴幼儿,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婴幼儿抵抗力低,引起致病所需细菌量比成人少;(2)婴幼儿胃酸及各种酶的活力均较低;(3)小儿肠道免疫功能较差。以上因素均有利于鼠伤寒沙门菌的感染。
二、病理病因
鼠伤寒沙门菌对肠上皮细胞有着极强的粘附能力,能黏附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克服肠黏膜吞噬细胞的作用,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可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和黏膜下固有层,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等炎性病理变化,分泌物增加,肠蠕动加快,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侵入固有层的沙门菌可经淋巴循环到达肠黏膜淋巴结,在淋巴细胞中大量繁殖,产生类伤寒症状;沙门菌亦可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败血症、骨关节感染及脑膜炎。
图1鼠伤寒沙门菌在小鼠肠道中生长过程
三、临床表现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临床可分为隐性感染、胃肠炎型、败血症型与局部感染型(包括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脏器脓肿等)。胃肠炎是最常见类型,约占70%,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水样泻或偶有黏液或脓性腹泻,发热一般在48-72小时内消退,腹泻持续4-10日。摄入的细菌越多,腹泻越重、疾病持续时间越长、体重下降越明显。少于5%的患者发生菌血症,非伤寒沙门菌菌血症的宿主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或婴幼儿,以及慢性疾病或免疫抑制,包括恶性肿瘤、类风湿疾病、TNF阻滞剂使用、移植、HIV感染和先天性免疫缺陷。局部感染型以婴儿多见,其中脑膜炎约占13%,多发生在2岁以下,发病最高是在3个月以下,亦可发生脑室膜炎,发生脑室管膜炎者预后差。
四、耐药性监测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在家禽家畜中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作为促生长剂,使沙门菌耐药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鼠伤寒沙门菌常带有质粒介导的多重耐药分子,试验证明可经大肠杆菌传递耐药性。年CHINET耐药监测网提示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率如下:氨苄西林14.2%、氨苄西林舒巴坦38.8%、复方新诺明59.1%、头孢曲松75.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5.7%、头孢哌酮舒巴坦92%。
五、治疗
轻型胃肠炎型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靠其自身免疫力来控制感染,只需保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对症治疗。对重症胃肠炎、败血症及局部感染患者,需要根据感染沙门菌的体外药敏检测结合临床症状给予恰当的抗菌治疗,如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如存在上述药物耐药情况,则可选用碳氢霉烯类抗生素。不伴有并发症的脑膜炎患者抗生素疗程为3周。
双语导读主持人:刘冰
本周新词
salmonella/,s?lm?nel?/沙门氏菌
dehydration/,di?ha?dre???n/脱水
stewardship/stju??d??p/管理工作
NontyphoidalSalmonellainfection(ie,allSalmonellaserotypesexceptforSalmonellatyphiandSalmonellaparatyphiA,B,andC)isafoodbornebacterialinfection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