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猪病的高发时节,也是猪病防治的关键季节,天气骤冷及昼夜温差较大是主要的发病诱因,除常见的病毒病以外,很多细菌病也在秋季机会性地入侵机体,导致发病率升高。下面就秋季常见疾病谈谈原因及防治要点。
引发秋季疾病的主要原因
1.入秋后,受季风影响,昼夜温差大,夜晚,猪舍环境内的温度降低,猪群受冷风侵袭,猪群产生应激反应,各种病菌趁虚而入,使猪群感染疾病。
2.秋季天气转冷,很多养殖户为了保暖而采取密封的环境,密封的环境容易传播疾病,如果猪发生咳喘,在密封的环境,一旦发病就会波及全群,因此要做好防护措施,搞好门窗,防止漏风,潮湿,控制猪舍内温度,留意保温和通风相结合,小猪怕冷,大猪怕热,需要养殖户多多留意。
3.天气转冷,猪需要更多的能量,饲料配方需要及时调整,添加营养,提高猪的采食量,满足猪生长需求,提高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特别是秋天雨季较长,饲料容易霉变,青饲料储存不当,会形成亚硝酸盐,因此秋季猪群的饲养管理需要更佳细心。
4.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秋季是猪病的高发季节,所以要加强猪舍内外的清扫和消毒工作,每天清扫一次圈舍,3天进行一次消毒,能够有效抑制有害细菌滋生,消除圈舍臭味,促进猪生长,提前出栏。
秋季常见猪病防治措施
1、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病死率高。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嗜睡,食欲不振,便秘腹泻交替发生,伴有结膜炎,耳根、腹部、股内侧的细薄皮肤常有许多点状出血或较大红点。
防治:重点是规范引种,定期消毒,实施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对于发病猪或疑似病猪应立即隔离,可用抗猪瘟血清治疗,或10倍剂量注射猪瘟疫苗,促使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未发病猪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公猪年普免2次,母猪配种前7-15天注射,仔猪可根据场情选择超前免疫或20日龄、60日龄各免一次的做法。
2、猪流感
由猪流感病毒引起,多发生在晚秋或气温突变的天气,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眼鼻流黏性分泌物、食欲不振等,多数病猪很快转归,常为“百病之源”。
防治:重点是提高猪舍温度,注重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可用安乃近+柴胡+病毒灵+地塞米松磷酸钠+青霉素进行治疗。
3、链球菌病
由致病性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一般分为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化脓性淋巴结型。发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不同类型呈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较为严重,死亡率高。
防治:因链球菌为机会性侵入菌,重点是做好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常规疫苗免疫。可免疫链球菌苗,流行季节无发病可用金霉素或土霉素拌料,有发病用磺胺间甲氧嘧啶、TMP和阿莫西林拌料。个别发病猪两侧分别较大剂量注射阿莫西林+氨基比林、磺胺间甲氧嘧啶+TMP。
4、仔猪黄白痢
仔猪黄白痢都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黄痢多发生于1-3日龄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主要症状是下痢,两种痢疾的粪便颜色不同,脱水而引起死亡,死亡率较高。
防治:重点是加强妊娠、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母猪临产前注射大肠杆菌疫苗,病猪注射粘杆菌素,同时灌服庆大霉素,未发病同卧仔猪灌服庆大霉素。母猪有乳房炎的应及时治疗。
总之,病原无处不在,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合理免疫,科学养殖,精心护理才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所在。
“为猪饲料”提醒您,更多养猪热点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