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上期谈到了新生儿黄疸的一些临床治疗步骤、父母应配合的工作等,本期重点谈谈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并顺便介绍下光疗。
一、新生儿黄疸一般会有哪些检查?
1、胆红素测定:
有经皮胆红素测定、末梢血微量胆红素测定和血清胆红素测定三种方法,可用于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其中血清胆红素测定的结果最为准确,并且可以检测是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还是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有助于判断病因。
经皮胆红素测定为无创检测方法,操作简便,但是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误判。经皮胆红素测定可用于筛查,一旦达到一定的界限值,还是需要检测血清胆红素,如果考虑母乳性黄疸,建议停止母乳喂养48-72小时,对比停母乳前后的黄疸情况以及胆红素的测定值,如果停母乳后黄疸明显消退、胆红素显著降低,恢复母乳喂养后48小时内黄疸又开始加重,则诊断明确。
(图:经皮胆红素测定)
2、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在新生儿黄疸时必须常规检查,有助于新生儿溶血病的筛查,有溶血病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网织红细胞增多。
3、血型:
包括父母及新生儿的血型(ABO系统和Rh系统),特别是怀疑新生儿溶血病时,必要时进一步做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以帮助确诊。
4、红细胞脆性实验:
怀疑黄疸由于溶血引起,但又排除血型不合溶血病时,可做本实验,如果脆性增高,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等,如果脆性降低,考虑地中海贫血等血红蛋白病。
5、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
正常值高于75%。G6PD缺乏者此值降低,需进一步查G6PD活性,以明确诊断。
6、血、尿、脑脊液培养,血清特异性抗体、C反应蛋白及血沉检查:
如果怀疑为感染所致黄疸,应做以上几项检查。
7、肝功能检查:
谷丙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损害较为敏感的指标,碱性磷酸酶在肝内胆道梗阻或有炎症时均可升高。
8、甲状腺功能检查:
用以排除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9、超声:
腹部B超为无损伤性诊断技术,特别适用于新生儿,患胆管囊肿、胆管扩张、胆结石、胆道闭锁、胆囊缺如等疾病,B超都可显示病变情况。
10、听、视功能电生理检查:
可早期预测胆红素毒性所致脑损伤,有助于暂时性或亚临床胆红素神经性中毒症的诊断。
如果考虑有脑垂体功能低下、先天愚型等疾病的可能,还要做相关方面的检查。
二、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可以自然消退,病理性黄疸一定要由医生明确病因后酌情处理:新生儿败血症所致的黄疸应及时给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要任何治疗,黄疸轻微者可继续母乳喂养,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时,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待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新生儿溶血病所致的黄疸可予以白蛋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及其他退黄、支持等治疗,必要时应及时换血。
这里顺带下临床常用的退黄方法之一,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是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新生儿裸露放置于光疗箱中,遮盖其双眼和会阴部,采用单面或双面波长-纳米的蓝光照射,可持续超射,一般为24-48小时,也可间歇进行。
但是光疗只是作用于皮肤浅层组织,光疗中患儿可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不适,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当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时,光疗可使患儿的皮肤呈青铜色,即所谓的“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全文完)
以往相关文章:
新生儿黄疸(1)
黄疸的诊断、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2)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3)
医生如何诊治黄疸?父母该怎么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