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奶牛产后乏情的主要因素及治疗原则

作者:麻柱,吕善潮,方雁军,梁旭东,黄毅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导致奶牛产后乏情的主要因素,涉及营养、疾病、激素紊乱、环境应激、后备牛培育、繁殖管理、遗传等,并提出了治疗奶牛产后乏情的基本原则,从饲养、疾病、繁殖管理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病因,对症治疗。

关键词:奶牛;产后乏情;治疗

近两年来,随着奶牛单产水平的迅速提高,奶牛在健康、长寿以及繁殖方面的问题日益突显,产后乏情、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牛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产后乏情,已经成为高产奶牛群普遍存在的繁殖问题,直接影响繁殖率和牛场的经济效益。国内外学者针对奶牛产后乏情的治疗开展了广泛的试验研究,效果不尽相同。笔者认为有效解决产后乏情问题的关键是“找对病因,对症治疗”。

一引起奶牛产后乏情的主要因素

1营养

营养水平过高、过低或营养不平衡是影响奶牛产后乏情的最主要因素。围产期能量供给不足会导致体况不能及时恢复,出现子宫复旧延迟、卵巢机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营养缺乏性酮病。反之如果围产期能量过盛,导致奶牛产前肥胖,产后会动用更多体脂用于产奶需要,严重者引发消耗性酮病,也会导致产后乏情及受胎率低下。

日粮蛋白质浓度过低、过高也会导致奶牛繁殖力低下。Bruckental()研究表明,饲粮干物质中粗蛋白超过l9%,会增加空怀天数,推迟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降低受胎率。

人们为了追求牛奶产量经常会饲喂高水平蛋白日粮,这样一方面奶牛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代谢排出过量的氮,更易造成能量负平衡。另一方面,过多的蛋白(无论是瘤胃降解蛋白还是过瘤胃蛋白)最终都会以尿素氮的形式进入血液,导致血液、牛奶中尿素氮浓度升高,从而降低子宫内pH值,改变子宫内液体的组成,对精子、卵子及胚胎产生毒害作用。

同时还会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孕酮浓度、降低巨噬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延迟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降低受胎率、推迟子宫的自净。另外钙磷比例失调、维生素A不足,以及铜、碘、锰、钴等微量元素缺乏也可导致产后乏情、发情周期不规律、受胎率低等等。

2疾病

母牛在围产期发生的一些疾病也会导致产后长时间乏情。当母牛患有酮病、酸中毒、消化不良和真胃移位等代谢性疾病时,容易引起乏情、受胎率低。这些代谢病与营养、饲养管理直接相关,是奶牛营养异常的表现形式。

子宫炎症也会引起奶牛乏情,而胎衣不下是导致子宫炎的主要原因。另外,助产时机、助产方式不当时可能导致产道损伤,此时如果环境不卫生、助产工具不洁时,均可引发子宫炎症,严重者可以引起全身感染而发展成败血症。奶牛患子宫炎时,子宫内膜不能释放PG,体内溶解黄体的机制遭到破坏,一般会出现产后首次发情时间推迟、发情不规律;也有的发情周期规律,但是屡配不孕。

乳房炎也会影响繁殖。乳房炎引起的发热对发育中的卵泡和胚胎有负面影响,而且发热还引起采食量减少,间接加重泌乳早期的能量负平衡。此外,机体对乳房炎的免疫应答分泌的一些化合物或激素对维持妊娠不利。

蹄病也会导致乏情。蹄病带来的疼痛与不适导致奶牛跛行。患蹄病的奶牛不愿活动,长时间躺卧,与同群牛只接触减少,从而发情症状不明显、隐性发情或不发情。另外,病痛致使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产奶量,致使体重下降加剧能量负平衡。

3激素分泌紊乱

高产奶牛比低产奶牛容易发生产后乏情。这是因为高产奶牛在泌乳期外周血液中的促乳素含量较高,负反馈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使垂体前叶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分泌减少,同时降低卵巢对LH的正常反应,进而造成乏情。

另外,如果母牛卵巢发生持久黄体、黄体囊肿、卵泡囊肿、卵巢静止等疾病时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调节功能迟迟不能恢复,奶牛正常的发情周期被扰乱,引起奶牛产后乏情。近年来,一些新发现的激素如肥胖蛋白(Leptin)、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等也与奶牛的发情密切相关,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aj/6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