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保护你的双脚。隔壁张妈妈之前都好好的,最近听说截肢了?说是因为糖尿病的关系,怎么会发生这样可怕的事?
王先生患糖尿病多年,前几天因脚踝处发痒就用手去抓,这一抓就把脚给抓破皮。当时他并不在意这个小伤口,两天后,伤口的四周开始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来到门诊后,诊断为蜂窝性组织炎。
“这是蜂窝性组织炎,需要用抗生素治疗。”
“我不要吃抗生素。”他口气强硬地拒绝。
“为什么不吃抗生素呢?你的伤口因为感染而发炎,这时候必须用抗生素来治疗。”
“为什么不吃抗生素呢?你的伤口因为感染而发炎,这时候必须用抗生素来治疗。”
“抗生素真的这么可怕吗?需要把抗生素当作洪水猛兽吗?其实,任何药物只要正确、正当地使用,都会是好药。滥用、不需要用而用,纵使再好的药也是毒。你现在因感染而导致蜂窝性组织炎,抗生素使用一个疗程,不会对你造成伤害,还能将感染情形治好。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拒绝?”
切勿因小而失大
“我为什么会因为一个小伤口就变成蜂窝性组织炎?”
“糖尿病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就比较弱,若血糖控制得不好,容易产生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当身上有伤口时,发生细菌性感染的机率必定会多于其他免疫系统完善的人。所以糖尿病患者对皮肤的照护相当重要,绝不可忽略任何一个小小的伤口。大部分因为糖尿病足而导致截肢的命运,问题常从忽略小伤口开始。”
“好啦,要说服我吃抗生素,也不用吓我说要截肢。”
抗生素,不是毒!
不可讳言,滥用抗生素的情况相当严重。细菌抗药性的发生,最主要是源自用于不该用,或是停于不该停的情况。使用抗生素治疗,最好能有细菌培养的根据,或是有明显细菌性感染的迹象,所以仔细判断是非常必要的步骤和过程。当确定或高度怀疑是细菌性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时,要有完成一定疗程的观念,不可提早停药或是想吃就吃,不吃就扔在一旁。
否则,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一旦让残存的细菌反扑,将会陷入无药可用的残酷境界。蜂窝性组织炎,是软组织受到细菌的感染侵犯,而引起红肿热痛的临床表现,需应用抗生素来治疗,尤其是免疫系统功能不全的人更应积极治疗,否则,有可能导致截肢、败血症,甚至死亡的不幸。这时选用正确的抗生素,使用正确剂量和使用足够时间,才是治病的最高原则。
给他足够剂量的抗生素,希望他能按照医嘱准时服药。
预防截肢恶梦的十“足”问题
糖尿病神经病变,会让患者对痛和温度的反应变迟钝。约有10%的患者,因为这种感觉性神经病变而发生足部溃疡,若再加上视力和肌肉受损,易导致伤口感染、恶化。若同时伴随血管病变,就会因为血流变少而影响伤口愈合,甚至增加感染、坏死,最终演变成截肢的命运。
强烈建议糖尿病患者平时就要多注意双脚、重视足部的变化,不能等神经或血管病变出现时,才来关心足部的问题。仔细观察足部变化,可说是预防糖尿病足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下列十项便是双脚要检视的问题,即使是一般人也可能发生,但是糖尿病患者若有出现这十项皮肤状况,就要特别注意!若轻视可能演变成伤口感染,导致败血症、截肢的可怕结果。
1、皮肤干燥:易导致龟裂,产生细微的伤口,让细菌顺势而上,因此针对皮肤的保湿和滋润就相形重要。
2、水疱:不要自行刺破水疱,建议使用抗菌药膏和绷带覆盖,以求降低感染风险。
3、香港脚和脚趾甲霉菌感染:容易因为皮肤痒、糜烂、龟裂,而造成续发性感染。
4、甲沟炎和趾甲内生症:主要是因为穿了太紧或不合适的鞋子、不正确的修剪脚趾甲,都会增加红、肿、痛、感染的风险。
5、拇囊炎(肿):就是俗称的拇趾外翻,大脚趾关节外侧的痛、红、结茧组织,迫使大脚趾内弯。
6、锤趾:穿鞋不当引起,会造成老茧、溃疡、水疱,行走困难。
7、茧:因长期压力导致足底皮肤增厚。
8、鸡眼:因脚趾间的压力和摩擦所产生。
9、跖疣:是一种病毒感染造成的,会有疼痛感觉。需和结痂区别。
10、足部溃疡:因免疫系统差和血管病变,导致伤口愈合力差、易感染。有小伤口就要尽速寻求治疗。
糖尿病患者并非只要有伤口,就会导致最严重的状况,关键在于有无及时发现、及时护理、及时治疗。小范围的感染,一般诊所就可以开抗生素治疗,但若发现吃药后仍然遏止不了感染的扩大,医院就诊。
糖尿病足保养这样做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和保养,建议患者们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血糖的稳定。
2、自己或请家人每日协助检查双脚,特别注意趾缝中有无裂痕,或是皮肤有无龟裂(连脚底也要一并检查)。必要时请医生帮忙检查,有问题就请及早治疗。
3、定期修剪趾甲,以免太长易刮伤皮肤;趾甲两侧尤其要小心,避免因为剪太深易造成甲沟炎。建议最好请人帮忙修剪,以免不小心剪伤,自己还无知无觉。
4、干燥、易龟裂的肤质要适时使用乳液。
5、选择合脚的鞋款,穿着适当的袜子保护双脚。
鸽子中医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