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及流行概况:
细菌性败血症在养殖过程中经常被称为爆发性出血病、作为暴发性流行性病,主要危害淡水养殖鱼类,易感品种包括鲢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团头鲂,草鱼等,其危害重、流行范围广、流行周期最长,秧及鱼类品种多,发病的死亡率也较高,患次病的鱼从发现症状到死亡,仅3-5天,短期内可造成发病的鱼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可发生的水温为9—36℃,在水温25℃以上高发,流行季节一般是4--10月,流行高峰期是6--8月。如果鱼池中淤泥增多,底质与水质恶化,饲养密度过大,饲料变质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主要症状:发病初期,在鱼的颌部、口腔、鳃盖、体侧和鳍条基部轻度充血。病鱼食量减少,随后病情严重,病鱼体表充血加重,眼眶充血而眼球突出。剥去鱼皮全身肌肉充血,呈红色。肛门红肿,腹部膨大,剖检,腹腔内含有淡黄色或红色浑浊腹水、肝、脾、肾脏肿胀,肠壁充血,呈半透明,肠道内充气并有稀薄的粘液。部分鱼贫血鱼鳃色变深。
图片引自水产频道
在养殖一线的鱼病诊断中,还需要注意草鱼细菌性败血症和病毒性出血病,应激性出血的区别,以免误诊,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草鱼暴发性败血症的症状: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象。肠道内无食物,有粘液。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症状: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和体表的皮下组织呈现斑点或块状充血。病情重者撕开表皮可见全身肌肉呈红色,严重时因体内大量失血呈苍白色,内脏器官均可出现点状出血,基本不出现腹水。肠道无食物,充血或者斑点状出现,粘液较少。
应激性出血多发生在拉网,捕捞,运输等强烈应激因子的刺激下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鱼的头部,鳍基部等体表部位充血发红为显著特征。
发病原因:引发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导致疾病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环境中池塘底质恶化,有机物过多,水质太差等,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造成养殖环境中的病原菌数量的增加,增加了养殖对象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率。
2鱼体体质差,免疫力下降。比如由于水环境差、高密度养殖和不当的用药、饲料质量不稳定等原因,均可使鱼体特别容易遭受病菌毒力的侵袭,进而从少量鱼体发病蔓延到大量鱼体发病,造成死亡。3饲料营养成分高、投饲量过大(比如温度高、养殖密度大时),虽可使鱼体长势快,但在同等水量环境,特别是无法换水的养殖区域,会导致水质变差、鱼体体质差,从而容易造成病原毒力强而鱼体抵抗力弱的局面,使鱼容易发病。
二,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预防及治疗:
(一)预防方案:
因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是条件致病菌,在水体中长期存在,在数量不是特别多、水环境比较好和鱼体质比较好的时候不发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做好水质和底质管理和养殖鱼类的保健,保持好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和健康的鱼体质是预防该病的基础。
(二)治疗建议:
1,池塘养殖细菌性败血症的处理:
初步判定是细菌性败血症的,应尽快采取外用消毒结合内服抗菌素药物的方法综合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建议同时采集病鱼样本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和敏感药物筛选,根据敏感结果选择内服抗菌药物。同时综合考虑继往用药情况,尽量避免同类药物短期内重复使用和超剂量使用。一般处理方案为:
减料投喂,拌药饵时的投喂量减为正常投喂量的一半,氟苯尼考(10%的含量g)+芳草三黄散+芳草地锦草末+VK3(g)=10千克料。连续使用5-7天。
或者使用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等其他广谱抗生素配合中草药,维生素治疗。
如果养殖水体不良,氨氮,亚盐严重超标的情况下,需要先进行调水,改底,降亚盐处理后,才能进行消毒:
在治疗出血病的时候一建议使用苯扎溴铵(毫升含量为45%的国标产品)搭配20%含量浓戊二醛(毫升),1套使用3亩.米水体。
2,大水面鲢鳙鱼爆发性细菌性败血病的治疗:
大水面细菌性败血症是大水面养殖的主要威胁之一,由于水面大,给防治带来困难,建议处理方案如下:
鲢鳙鱼轻度发病,可以使用漂白粉(用量为1mg/l),兑水泼洒,连用2次。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可以使用硫酸铜(用量为0.15mg/l)配合40%的辛硫磷溶液(用量为每毫升使用5-6亩)。兑水之后全水面泼洒。连用2次。对于情况特别严重的,还可以使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抗菌素配合三黄散,VK3等制成的花白鲢药饵进行投喂,连用3-5天,则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由于细菌性败血症发病的病程比较急,爆发后能够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早晨巡塘时需要高度注意,早发现,及时处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避免损失的扩大。
案例分享:
案例1:
年5月,小鱼接到海南客户电话告急,说亩水库花白鲢“出血病”,每天死亡上百条,已经一个周了,用了很多药没有达到任何效果。问小鱼怎么办?
首先小鱼先告诉客人:花白鲢的不叫出血病,因为出血病是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只在一龄的草鱼科身上才有,而其他品种如您的花白鲢这种只是败血症。
于是找准原因就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沟通中了解到客人之前用过杀虫药,使用效果感觉一般。经过小鱼的仔细了解和询问,确定为细菌性的败血症,于是小鱼建议客人使用:芳草的45%含量的苯扎溴铵+20%含量的浓戊二醛套餐。
一周后电话回访,零星几条死鱼,客人比较满意,随后小鱼建议后期可以调调水、补一定藻下去,改善水环境,保证一定藻相。
案例2:
重庆客户邓女士xxxx,购买了一批草鱼苗种,养殖半个月后发现有出血的症状,死亡量为每天10几尾。随后一个周的时间里,连续使用了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和外用消毒剂,一直没有明显效果,死亡持续。
在小鱼推荐下述办法后,投喂到第4天后死亡停止。
先停料,减料2/3;
内服:新鱼血停(复方磺胺甲恶唑)+三黄散+血草拌料内服。一天一次。
外用底质净化颗粒+增氧颗粒一次。
45%苯扎溴氨+浓戊二醛,连续两次。
已经出现死亡,减料内服中西药止血治疗,降低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氨氮、亚盐等含量对改善水体环境也重要。
但无论如何,治疗的成本总是比预防成本高的,这三个月都是出血病的高发季节,如果能在日常做好消毒、调水工作,定期内服中药预防,也是比治疗好许多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