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50-55分)
欢迎大家收藏、转发,分享帮助更多伙伴
每日一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加油!
六、新生儿败血症
一、病因
1.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次是大肠埃希菌(早发型多见)、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G-杆菌。
2.感染途径
(1)产前感染:母孕期感染,血内有细菌时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又称宫内感染。
(2)产时感染:细菌上行污染羊水,或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污染的羊水引起感染。
()产后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细菌可通过皮肤黏膜创面、脐残端创面、呼吸道、消化道及与带菌者接触传播。
二、临床表现:败血=黄疸+出血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症状。
1.一般表现: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反应低下(“五不一低下”)。2.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惟一表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
.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淤点、淤斑、针眼处渗血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注意新生儿溶血是没有出血的)。
4.休克、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
5.肝脾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大。
6.实验室检查:首选血培养。
三、治疗
1.抗菌疗法用药原则:①早用药;②静脉给药;③联合给药;④疗程要足。一般1~2周,重症2~周;⑤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2.葡萄球菌宜选用青霉素、一代头孢或万古霉素(首选)。
革兰阴性杆菌宜用氨苄青霉素或三代头孢。
如果效果不好,可以根据血培养进行调整。
七、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硬肿症(就是冷损伤引起的新生儿皮肤硬肿)。
一、临床表现:新生儿硬肿症=低体温+皮肤硬肿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反应低下(“五不一低下”)。
1.低体温:常降至5℃。轻症为0~5℃;重症<0℃。
2.皮肤硬肿: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记忆歌诀:小腿大腿都是下肢,臀面上肢都是全身。
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注:该范围和烧伤没有任何关系)
●记忆歌诀:头颈20双9上,臀8下肢为26,胸腹背腰各14。
.分度:
程度硬肿范围体温(肛温)
轻度<50%0~5℃
重度>50%<0℃
二、治疗
1.复温:是治疗新生儿低体温的关键。
(1)轻度(肛温>0℃):置于0-4℃暖箱,力争使患儿6-1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
(2)重度(肛温<0℃):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暖箱温度开始复温(复温不能快),每小时提高箱测温1℃(不超过4℃),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恢复正常。
2.补充热量和液体:复温后维持体温正常的关键。热量从50kcal/Kg开始。
.控制感染:根据血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如果心率低者可用多巴胺。
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