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CR脂膜界面的变构位点药物发现进展

北京治疗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G蛋白偶联受体作为膜受体超家族,在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增殖、代谢和神经调节。GPCRs是治疗性药物的重要靶点,变构调控GPCR是药物发现的新方向。传统的GPCR靶向药物主要结合受体上高度保守的正构位点,虽然一些药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应用,然而,正构药物靶点的高度保守性导致了药物应用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变构调节剂(也称为变构配体)与正构配体相比,可以通过靶向受体中保守度较低的变构位点来减少副作用。

由于近年来结构生物学的重大突破,GPCR的细胞外、细胞内或7个跨膜螺旋核心区域内上的变构位点被陆续报道。然而,传统的GPCR变构位点在同源亚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保守性,使得GPCR变构调节剂的应用也成为一个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前途的方法是设计针对受体表面位置的变构调节剂。但是位于细胞外侧的表面变构位点通常是平坦的,使得设计非常困难。有趣的是,近年来一类独特的变构位点—受体-脂质双分子层界面(Lipid-Facing)变构结合位点不断被发现,这类变构位点与传统的变构位点有很大的不同,比传统的变构位点更依赖于脂质双分子层。迄今为止,这类位点是GPCRs所特有的,在特定的受体上呈现出多样性,是克服GPCR药物发现难题的一种很有潜力的策略。

这里我们总结了近年来这种新型变构位点的研究进展。目前为止,只在A类和B类GPCRs中发现了这种新的变构位点(其中包括6个A类和2个B类),靶向该位点的小分子共13种。我们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xn/6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