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index_1.html
宝宝大运动的
发育规律
医院新生儿科妈妈班第17期
关爱
早产
儿
所有新生儿都需要进行访视、生长监测、健康检查以及发育筛查。高危新生儿发育障碍发生率是正常新生儿的5-10倍。高危新生儿是指在孕期、产时及新生儿期遭遇某些高危因素影响的新生儿。例如:母孕期病毒感染、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颅内出血、败血症、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病、基因病等。所以对于高危新生儿特别是从新生儿科出院的新生儿定期做监测和检查更加要引起重视。而评估宝宝大运动的发育是监测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什么是大运动?
大运动是儿童适应周围环境进行的日常活动、运动和游戏的全身活动能力。
新生儿初生时大脑内神经细胞的数量几乎和成人相当,但大脑质量仅为成人的25%左右。随着脑发育,大脑内神经细胞体积的增加、树突轴突的增多、髓鞘的形成,脑的质量逐渐增加。大运动的发育与脑形态及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并与脊柱和肌肉的发育有关。
宝宝的大运动包括头、翻身、坐、爬、站立、走、跳跃等,其发育的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先正后反,由不协调到协调。
表1大运动发育里程碑
抬头
新生儿俯卧位时能抬头1到2秒,2月龄抬头约45°,3月龄抬头约90°。仰卧位拉起双手,3个月时头稍后仰,4个月时头、颈、躯干呈一直线。扶坐位时,3月时抬头较稳,4月时抬头很稳,并能自由转动。
图1抬头的发育规律
抬头不仅可以看到宝宝上半身肌肉力量和协调的状况,锻炼抬头可以让宝宝的上半身得到训练,为以后的翻身、坐、爬打好基础。
如何对抬头进行训练呢?
在宝宝安静觉醒状态,多与他说话,用玩具逗引他使他追视;2月龄多俯卧,用语言或摇铃声刺激抬头;3月龄时可带他出去看树、花等环境,并告诉他那是什么;并于俯卧位时逗引婴儿肘支撑抬胸。
特别注意安全,锻炼须在婴儿清醒、空腹情况下,即喂奶前1小时进行,避免呛奶吐奶误吸。
翻身
宝宝越长越大,越来越不满足于每日盯着天花板看了,于是他自己想要开始挪动和翻转身体去探索周围的环境了。
大约5个月时宝宝能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6月能从俯卧位翻到仰卧位,7月转向侧卧位时用一只手能支撑身体的重量。
图2宝宝翻身的发育规律
如何训练宝宝翻身呢?
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到他身体的一侧,轻轻转动宝宝的头,让他注意到玩具,扶着他的背,轻推他的屁股,诱导他转成侧卧位。
训练时务必注意安全,在床上不要放坚硬的物品和体积小的物品,以免翻身时压伤或者误食。
坐
3月龄扶住宝宝取坐位时他的腰无法伸直,呈弧形。5月龄宝宝靠着靠背时腰能伸直,6月时两手向前撑住能扶坐,7月能独坐片刻稍稳,身体略向前倾,8月时独坐很稳,并能左右转动,11月时由俯卧位的姿势自己能坐起,1岁后宝宝能自己爬上椅子转身坐下,1岁半后能独坐小凳时弯腰拾物。
图3宝宝坐的发育规律
如何训练宝宝坐?
可以先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双手托住宝宝的腋窝,轻轻将宝宝拉起至坐位,停留片刻,再轻轻地放下去;反复练习就可以尝试减少拉起及支撑宝宝的力量。
在训练时务必注意安全,宝宝坐位力量不足时,可能会左右晃动,须一直守护在宝宝旁边,避免宝宝倾倒。
匍匐、爬行
在学会爬之前,宝宝将学会匍匐。在新生儿期俯卧时宝宝已有反射性匍匐的动作。2月龄宝宝俯卧时能交替踢腿,这是匍匐的开始。3-4月时能用手支撑上半身数分钟,7-8月时能有手支撑胸腹,使身体离开床面或桌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8到9月时宝宝能手膝爬。约1岁半能爬上阶梯。
图4宝宝爬的发育规律
学习爬行有利于胸部和臂力的发育,能提早接触周围的环境(如手拿不到的东西,通过爬行可以拿到),对神经心理发育有帮助,应加强训练。
如何训练宝宝爬行?
需要宝宝先会匍匐,在宝宝向匍匐向前的时候轻轻托起宝宝的胸腹,帮助宝宝手和膝盖着床,向前轻推促使宝宝向前爬,并多练习俯卧双手撑起。
在训练宝宝爬行时需给爬行留足够的空间,在地上练习爬行时注意垫地垫或地毯,避免在地上放坚硬的物品和体积小的物品。
站立、行走
宝宝在学会爬行之后就不满足于低矮范围内的物品,想开始探索高一点的环境了。
新生儿直立时,双下肢稍能负重,出现踏步反射和立足反射。5-6月时扶立时,双下肢能负重,并能上下跳动。8-9月时能扶立片刻,10月时能扶着物体侧向行走,11月时能独立片刻,15月时能独走很稳。18月时能向前跑和倒退走。2岁能双足并跳。3岁单足站立数秒,两脚交替走下楼梯。4岁能单足跳,沿直线走。5-6岁能在平衡木上走,自3-4级的台阶上跳下。
图5宝宝站立行走的发育规律
当宝宝学会翻身、坐、爬之后,才能训练宝宝扶着墙壁或硬物站立。
如何训练宝宝站立呢?
宝宝学站立的时候我们给宝宝的支撑应该从强到弱,先锻炼宝宝双手扶立,然后尝试单手。宝宝能自己站立之后,可以尝试诱导宝宝从俯卧位逐渐站起来。之后可能让宝宝学习扶物行走。在患儿能扶着东西向前走之后,就可以尝试在宝宝面前握住他的小手带着他尝试自己行走。
在训练时注意安全,避免磕碰,在辅助宝宝行走时,注意不要用力拉扯宝宝的手和手臂,避免脱臼。
当宝宝已经超过一岁半了还不会走路,医院看看是否患有骨骼肌肉的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染色体基因缺陷等。
筛查
早产儿在纠正胎龄40周,纠正月龄3月、6月、9月、18月及实际月龄30月应到儿童保健门诊行全面检查。
全面评估婴儿神经发育的量表常用的有:贝利婴儿发育量表(BSID)、盖瑟尔(Gesell)发育量表等。
对婴儿运动发育的评估常用的量表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全身运动评估(GMs)。
通过这些量表及测评,儿童保健门诊的医师对新生儿及婴儿的神经发育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做到早筛查、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
本期讲者龚晓云
医学博士,助理研究员
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
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
1篇论文参与国际会议讨论
NST英文病历演讲挑战赛华中赛区冠军
新生儿科青年医师病例演讲比赛湘赣桂
大区赛冠军
中南大学儿科研究所新生儿疾病研究室
医院新生儿科
—END—
陈平洋教授
医学博士
中南大学儿科研究所
新生儿疾病研究室主任
一级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导师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