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原因既可能是感染性疾病也可能是非感染性疾病。
急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以感染性疾病为多见,包括流行性脑膜炎和其他细菌引起的败血症,钩端螺旋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疟疾以及病毒感染(包括登革热,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黄热病,拉撒热,裂谷热以及埃博拉和马尔堡病毒感染),上述疾病多呈现为急性感染病程,很少迁延。
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在始终不能明确诊断的发热待查病例中,感染引起的发热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机率明显下降,肿瘤以及风湿/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的比例大大上升。
病因可能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EB病毒感染,CMV感染,酒精性肝硬化,药物热(例如万古霉素既是药物热的常见原因,也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结节性多动脉炎/小动脉炎,SLE,巴贝虫病,埃利希体病,布鲁菌病,回归热,粟粒性结核,组织胞浆菌病,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等。
上述疾病虽并不少见,但仅以血小板减少作为伴发临床表现的却不多见。一般还有其他的伴发症状。
见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