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
细菌性败血症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等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气单胞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淡水、海水等环境中,是一种人-兽-鱼共患的条件致病菌,能造成养殖鱼类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流行特点
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鲂、鲮、鳜等多种淡水养殖品种,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对养殖产业危害甚大;在华南地区一年四季皆可流行,流行水温8℃-36℃,以25℃-32℃为高峰,每年6-10月更易暴发。池塘、网箱、水库、湖泊中均有发生。
三、临床症状
主要症状是身体的大部分或全身性充血、出血。发病初期,病鱼食欲减退、厌食等,上下颌、口腔、鳃盖、体侧和鳍条基部轻度充血,肠内有少量食物。严重病鱼体表充血严重甚至出血,眼眶周围发红充血,肌肉充血呈红色;鳃片发红,黏液较多,部分鱼鳃器官色浅,呈贫血症状;肛门红肿。解剖病鱼样本:腹腔内有淡黄色透明或血红色浑浊的腹水,肠系膜及肠管充血发红,空肠或肠内充气且有大量粘液;肝脏色泽不均,质地疏松呈豆渣状,血色较淡。
四、防控措施
1.预防措施
(1)清塘:越冬清塘,清除过多淤泥,杀灭病原菌等。
(2)苗种:选择优质苗种提高成活率,运输过程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和应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苗种消毒,池塘水质的培育、解毒、抗应激。
(3)科学投喂:早喂好、中喂饱、晚少喂,尤其草鱼总体掌握在八成饱即可。科学合理控制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不可一味追求生长速度而过量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定期内服多糖类免疫增强剂比如乳酸菌、复合水产多维等提高其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
(4)水质管理:养殖前期以调水为主,视水质变化情况施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养殖后期则要加强底质改良,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高铁酸钾等化学底改制剂配EM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或用增氧改善池底通气条件,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减少氨氮与亚硝酸盐的生成和积累,可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5)浸泡或注射接种气单胞菌灭活疫苗:疫苗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有保障的产品。免疫接种时间选择在水温为8-15℃的冬春季节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操作,又有利于水霉病的预防。已感染患病的鱼种不能进行免疫。
2.治疗措施
(1)养殖水体消毒:采用生石灰(25-30g/m3,但水体pH值如超过8.5时禁用))、漂白粉(1.0g/m3)、三氯异氰脲酸(0.3-0.4g/m3)、溴氯海因(0.03-0.04g/m3,以溴氯海因计)等水体消毒剂全池泼洒。任选一种水体消毒剂即可,可有效杀灭病原菌,以全池泼洒生石灰效果显著。针对大水面养殖草鱼,在草鱼密集浅水区或投饵区域采用挂篓挂袋方式给药。
(2)内服药拌饲投喂:内服药物为恩诺沙星、氟苯尼考,任选一种即可。参考国标药物使用剂量。内服药物时,可以适当添加渔用多维,增强鱼体抗病力。如:每千克饲料加入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3g、三黄粉4g、维生素K32g,连续饲喂3-5天。
本文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水产病害与免疫研究室石存斌、任燕
联系方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